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专家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概括,这是《决议》的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聚焦于此,我们约请专家分析阐释,并请各领域代表结合亲历讲述认识。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张树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孙晓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教授 胡长栓
1.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
记者:《决议》用“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对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此次表述有哪些变化?
孙晓莉:总体上看,既有一脉相承的“不变”,也有与时俱进的“变”。
“不变”主要体现在:无论是“八个明确”还是“十个明确”,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主体内容都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总目标、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航拍北京大兴机场。赵瑞摄/光明图片
“变”主要体现在:
从顺序上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第八个明确,即“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政治保证,在《决议》中被摆到第一个,《决议》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性质规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内容上看,《决议》新增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将其放在第七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宝贵智慧和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同时,在讲清楚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决议》又进一步指明了实践意蕴。比如,在第一个明确里,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八个明确相比,增加了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紧密结合。
从结构上看,《决议》中的第一个明确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第十个明确讲“全面从严治党”,首尾呼应,并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中的“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革命”形成呼应。
胡长栓: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既有表述上的重大创新,又有顺序上的重要调整,深刻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深入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思考,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特征、与时俱进的可贵品性、实践中发展的理论本质。
张树华:“十个明确”内容和排序上的变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作出的准确识变和科学应变,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准确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
“变”与“不变”体现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党的理论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表明我们充分认清了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一如既往地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变”的本质,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变”的初心和使命。
2.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记者:“十个明确”中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新表述,请择要进行分析。
张树华:第九个明确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中第七项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新增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表述,更加清晰、全面、准确,既着重强调了外交工作为国内大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服务保障功能,又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追求明确了价值指引,有效连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
16年间,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图为余村景色。吴建勋摄/光明图片
孙晓莉:第二个明确里新增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值得关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任务,又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
从任务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要解决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在《决议》中都有相应体现。
从方法角度看,因为历史与现实条件的自身独特性,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而且必须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外,第三个明确里新增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宽了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既包括经济层面的要求,也包括政治层面的要求。原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表述,被进一步概括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体现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朝着共同富裕迈进的努力方向和评价标准等。
胡长栓:《决议》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第八个明确一分为二,把党的领导置于“十个明确”首位,同时增加了第十个明确,即“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第十个明确中,除了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八个明确的“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的表述融合进来,还新增加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重要内容。
《决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对于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具有重大意义,体现着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
3.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
记者: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决议》明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其重要意义何在?
孙晓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回应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动车组列车驶离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新华社发
《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并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概括了其中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根植于历史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还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的升华。
张树华:“两个确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明确了坚强的掌舵者,掌握了科学的航海图,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4.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记者:怎样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十个明确”?在学习和贯彻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孙晓莉:从逻辑表达上看,“十个明确”的概括总分结合、前后照应,形成逻辑严密的整体;从理论表述上看,“十个明确”从理论、实践和文化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科学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实践基础和构成要素;从实践指向上看,每一个明确都既讲是什么又讲怎么做,具有很强的行动指南意义。
胡长栓:深刻把握“十个明确”,离不开党的百年奋斗史,离不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要避免脱离工作实际的现象。要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张树华: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十个明确”,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既要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逐个掌握每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又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其逻辑架构和相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结合对百年党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深入学习来理解,进一步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深刻领悟人民领袖的核心作用,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新气象新作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赵秋丽、冯帆、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