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第一条中就提到,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民法典则是立足中国实践,面对时代问题,发扬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表达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人类?如何看待自然?两者在理念和精神上是相一致的。
今天,我们从六个方面出发,谈一谈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如何看待人?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人接续不断的奋斗和努力,当下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温饱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稳定和有效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适应,民法典不但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放在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地位来对待,还在编排体例上作出了一项重大创新——人格权独立成编。人格权编不仅对民事主体,尤其是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进行确认和保障,也对个人信息以及其他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有关的人格利益进行相应的确认和保障。
如何看待家?就这一问题,民法典首先郑重承诺“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然后强调中国人所理解的家,不是小家,是大家;不是家庭,是家族。进而,就如何协调家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民法典明确宣示“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对于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民法典在总则编有关监护制度的规定中,明确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而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如何看待社会?民法典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我们今天究竟身处在什么样的社会?二是我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采用什么样的法律调整规则?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当下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人类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我们正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民法典对此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并且立足中国人今天所分享的价值共识,作出了及时和全面的回应。就第二个方面而言,民法典总则编在民法的基本原则中确定了自愿原则,并且让自愿原则处于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地位,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如果只涉及民事主体之间私人利益关系安排的话,应当充分尊重他们通过平等协商、自主决定得出的结论和作出的安排。除此以外,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也是民法典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进行协调,要求交往主体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如何看待国家?从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所确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中可以看到,民法典就“如何看待国家”表达了一个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即当国家无须出场时,国家不得越位;当需要国家出场时,国家不得缺位。国家动用公权力介入私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并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国家必须出场的时候不得缺位,在民法典中也有多处体现,如在特定情形下,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等;如果监护人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严重损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民政部门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撤销监护人的监护资格。
如何看待人类?民法典相对于《民法通则》,在概念的使用上有一个重要改变,那就是在民事主体的指称上,《民法通则》使用了“公民”或者“公民(自然人)”的表述,而民法典自始至终使用的都是“自然人”。一般来讲,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而自然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都要适用这部民法典,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民事活动的不限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还包括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民法典对人类的看法,由此可见端倪,即希望能够在更为广泛的人类社会的范围内去发挥作用。
如何看待自然?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对自然的看法理当有所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里表达的就是当下中国人对自然的看法。民法典总则编第一章确认的基本原则中,郑重地写下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绿色原则。在分编中,绿色原则被进一步予以落实和体现,绿色原则已经深深渗透到民法典每一条法律条文中。
民法典对于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人类、如何看待自然,基于中国人所分享的价值共识给出了回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的,“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