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圆桌对话】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

  【圆桌对话】  

  嘉宾:

  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欧阳黔森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

  李掖平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一年来,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扶贫一线,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以优秀作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邀请三位代表委员展开圆桌对话交流。

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变化,已经成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点村。2016年,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图为十八洞村村民表演节目《美丽名片》。刘振军摄/光明图片

  1.用优秀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

  主持人:这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文艺领域呈现了哪些新气象?

  潘鲁生:这一年来,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而不断探索。从2019年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来看,很多创作者已经不满足于设计的“应用性”层面,更注重艺术与设计背后的精神价值,特别是关注传统本体价值和文化引领。很多优秀设计作品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民间不息的造物文脉和造物思想,蕴含心手相传的情感温度,饱含生活与技术、创意与设计的智慧,加深了对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文化习俗再认识,已成为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话语发挥了积极作用。

  欧阳黔森:这一年来,文艺工作者牢记嘱托,深入到田园地边、边防哨所和扶贫一线,用优秀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以我所在的贵州省文联为例,我们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贯彻到了文联工作的方方面面,让贵州有了影视艺术、视觉艺术、舞台艺术、民间艺术的百花齐放,有了一支优秀的文艺黔军。

  李掖平:梳理一下文艺界一年来的工作收获,是令人欣慰的。以2019年的文学创作为例,堪称生机勃勃成绩斐然。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主题意向丰富多彩,或重述红色革命历史,或还原古老的乡土民俗,或记录脱贫致富的农村变迁,或描写日常生活中人性的善与美,都能将历史与现实、世态与人心较妥帖地缝合在一起,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技法的交融互渗之间,热切地记录着社会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姿态和精进不息的心魂,生动刻画了伟大变革时代华夏儿女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民族表情。

  2.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奔小康的中国故事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潘鲁生:以民间手工艺资源为例,往往富集于发展相对滞后、开发性破坏相对较少的贫困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双手的文化创造”,是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经验和技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中的文化价值、发展价值,盘活这些土生土长、代代传承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当前“体验经济”发展环境下,要以地方物产和自然资源为依托,把手工艺制作的“生态环保优势”,手工艺原材料及产品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优势”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这样既发展生产,带动大众就业,又促进设计创业,实实在在地助力脱贫攻坚。

  欧阳黔森: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扶志”。要通过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为老百姓送上精神大餐,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引导群众巩固脱贫成果。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花繁叶茂》,是根据我的报告文学改编的,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这个宏大背景。在撰写报告文学和拍摄期间,我深入到花茂村,遇见的老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笑意。我真切感受到了花茂村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我把这种感受倾注笔端,我的创作也因此有了灵魂。我们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要用笔、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精彩故事,最后汇聚成一种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李掖平: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创作,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奔小康的中国故事,诠释先进的文化理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和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为贫困农户贫困人群扶志励志、提神提气,通过启其心智,固其信念,激其干劲,强其精神,使贫困人群真正树立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思想意识,巩固好已取得的脱贫成果。

  3.以真诚的书写传达时代潮汛和人民心声

  主持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文艺界应如何与时俱进,创作更多“高峰”之作?

  潘鲁生:从民间文艺发展来看,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和文化传统根基在民间,民间文艺是生机勃勃的载体和纽带,我们要激发民间文艺的活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由中国文联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全面启动,深入推进编纂出版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大系,辑录和整理长期处于散佚状态的民间工艺集成,为最广大的民间文艺和民间艺人群体传声、代言、立传,为匠心文脉的民间创造者立档、存志,传续我们民族民间文艺的高峰与经典。

  欧阳黔森:如果脚上不沾泥土,哪会有土地的芬芳。“夯实脚力,拓宽眼力,补充脑力,提升笔力”应当是文艺创作的圭臬。而“夯实脚力”,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沉心才能获力,这个“力”,是优秀作品的根本。如今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必须写好基层可歌可泣的故事,向柳青、路遥、孙犁等作家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李掖平: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胸怀家国天下,立足现实人生,坚守责任使命,将一己情感、生命体验和个人命运,有机融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风尚中,将民族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甚至是超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从真诚敬畏大地、悲悯苍生、直面现实的人文立场出发,以笔为旗、以笔为犁,以真诚的书写传达时代潮汛和人民心声,为理想而上下求索,为民生而担当作为。要在树标杆攀高峰创精品的同时,融感知的精到、体验的深刻、运思的精巧和表达的优美为一体,力避假大空的标语口号和脸谱化,坚持以生动深刻的思想主题、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优美活泼的艺术形式,为时代为人民创作高扬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扮靓百花齐放的华夏艺苑。

上一篇:做好“六稳”落实“六保”
下一篇:聚民心、强信心、筑同心——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