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一季度中国经济怎么看?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为你权威解读→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受疫情冲击影响显现 长期向好发展趋势未变
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经济虽受疫情冲击影响出现负增长,但部分民生保障领域和新动能领域仍保持增长甚至较快增长,而且整体经济正呈现出恢复势头,显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
疫情冲击影响显现,经济出现负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季度,我国GDP为2065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8%。从环比看,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下降9.8%。
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部分民生保障领域稳定增长
分行业看,一季度,受畜牧业影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2.8%,但其中的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增长3.5%,夏粮长势较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受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减少影响,增加值同比下降14.0%,但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交通活力正逐步恢复正常,物流状况明显好转,3月全国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9.9和14.3个百分点。货币政策灵活,信贷政策调整,资本市场有效运转,证券市场稳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保持增长态势。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促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国家用于卫生防疫、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等方面的支出达1372亿元,同时,加大社会保障和应急管理、援助救助等支出,包括以上领域在内的其他服务业降幅有限。
消费受到抑制,恢复态势正逐步显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三大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带动经济出现负增长。其中,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下降4.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12.5%,政府加大疫情防控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相关的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以及卫生健康等财政支出同比仅略有下降。虽然疫情对居民消费冲击较大,居民消费受到抑制,但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长期形势稳定向好。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1-2月收窄4.7个百分点,出现恢复态势。同时,政府加大了卫生健康等民生保障支出,推进各领域复工复产,对稳定内需、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作用显著,新动能领域逆势增长
新兴产业表现活跃,新动能持续成长,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动力。一季度,在工作日天数比上年同期下降7.1%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产业仍在有限的工作日中实现了超出预期的结果,甚至实现逆势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医药制造业,3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实现了逆势增长。1-2月,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表现活跃,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1%、0.7%。
一季度,网上零售增速加快,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9%,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4.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
夏粮长势总体较好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夏粮长势总体较好,早稻播种面积扩大
夏收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目前小麦生长由北向南陆续进入拔节、抽穗和扬花期,小麦生长发育较快。据遥感监测结果显示,3月下旬冬小麦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好的苗情为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早稻主产区强化落实各项奖补措施,鼓励支持早稻生产,早稻播种面积明显扩大,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
畜牧业生产下降,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受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一季度畜牧业生产下降。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18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39万吨,下降19.5%,其中猪肉产量减少426万吨,是影响畜牧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因素。但是禽蛋和牛奶产量有所增加。
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生猪价格环比出现回落
一季度谷物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6%,其中小麦和稻谷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者价格分别下降5.2%和3.6%,玉米略涨0.3%;蔬菜生产者价格上涨9.4%;水果生产者价格下降6.0%;生猪生产者价格大幅上涨133.2%,带动活牛和活羊生产者价格分别上涨17.5%和10.7%。从集贸市场月度价格看,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储备冻猪肉投放的增加,保障了市场供应,生猪价格环比出现了回落,3月份生猪价格比2月份下降4.1%。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张卫华:
复工复产加快推进 工业生产明显恢复
3月份以来,工业生产明显恢复,一些地区、行业、产品增速由负转正,工业经济正在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
开工率明显提高,3月工业生产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工业企业已接近全面开工。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截至4月9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7.2%,比2月底提高18.9个百分点。企业复产水平明显回升,开工企业中,有一半企业生产水平超过正常水平的80%,八成企业生产超过正常水平的50%,均比2月底大幅提高。
工业生产降幅明显收窄。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降幅较1—2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尤其是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工业产出规模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医疗防疫、生活必需品和基础物资产品较快增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得到有力保障
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快速增长。3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1—2月份为下降12.3%;口罩产量同比增长超过6倍,酒精增长28.3%,增速均较1—2月份明显回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83.4%,1—2月份为下降0.6%。
生活必需品增速加快。3月份,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2月份为下降18.2%。基础物资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平稳增长。3月份,煤炭、天然气同比分别增长9.6%、11.2%,钢材、十种有色金属等基础原材料产品生产平稳。
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生产回升明显,新兴产品持续较快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回升最快。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1—2月份为下降1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降幅大幅收窄20.4个百分点。
部分新兴产品保持高速增长。3月份,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圆片、服务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电子类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速分别为112.8%、86%、79.7%、68.3%、66.9%;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高性能化学纤维、高温合金等新材料产品同比分别增长49%、44%、37.9%。
工业产品出口逆势增长,抗疫相关物资出口加速
企业出口交货值实现增长。受抓抢前期积压订单生产以及部分国外订单转移影响,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3.1%,1—2月份为下降19.1%。在当前国际贸易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十分难得。
抗疫相关物资出口加速。3月份,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4%,1—2月份为下降10.6%。抗疫物资出口为缓解全球抗疫物资短缺、支持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看,当前工业生产明显恢复,工业经济正在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但受疫情影响,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下阶段,要精准落实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促进工业经济重回平稳运行的轨道。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刘文华:
能源供应充足 结构继续优化
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领域战疫情促生产,复产增产势头良好,能源进口增长较快,能源供应稳定充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源结构继续优化,需求整体偏弱。
能源生产恢复势头良好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总体平稳。分品种看:
原煤生产快速恢复。各地积极推进复工复产,蒙、晋、陕、疆等原煤主产区和主要原煤生产企业已基本复产达产,全力保障了原煤供应。
油气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油气生产企业加大供应力度,积极释放优质产能。
电力生产有所下降。受疫情和暖冬叠加影响,用电需求受到抑制。尽管因需求偏弱电力生产速度有所下降,但从绝对量看,一季度发电量仍略高于2017—2019年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能源进口较快增长
为保障疫情期间的能源需求,我国在积极推进国内能源企业复产增产的同时,继续增加能源进口。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今年一季度煤炭进口高速增长,进口9578万吨,同比增长28.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0.2个百分点。
能源结构继续优化
一季度,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比重有所提高,电源结构继续优化,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3.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同时,能源消费继续保持清洁低碳化趋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杜希双:
3月份服务业生产出现明显改善
尽管1—2月份服务业大幅下降,但3月份服务业多项指标趋向好转,新动能逆势发力,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3月份服务业生产降幅收窄
受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680亿元,同比下降5.2%。随着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推进,3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1%,降幅较1—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
服务业新动能逆势发力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购物、旅游、线下娱乐等聚集性、接触式服务行业受冲击较大,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涌现和发展,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业在抗“疫”中加速数字化升级。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经济发展迅猛,1—2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35亿GB,同比增长44.2%。
服务业投资、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虽同比下降9.0%,但降幅低于全部服务业投资4.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5%,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5%、62.4%和95%。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显现较强抗冲击能力。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
一季度投资呈逐月回升态势
一季度,投资增速虽下降较多,但降幅已明显收窄,其中部分民生保障领域及部分高技术领域投资实现了增长。在政策支持和投资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双重作用下,投资回升态势开始显现。
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一季度,东、中、西、东北地区投资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7.9、4.9、14.2和4.7个百分点;全国已有4个省份实现正增长,比1—2月份增加3个。
三大领域投资降幅均不同程度收窄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降幅收窄9.8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14.9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11.6个百分点。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个百分点。
部分民生保障领域投资实现增长
一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同比下降8.8%,降幅比1—2月份收窄11.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小7.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下降4.0%,降幅收窄17.8个百分点;卫生投资下降0.9%,降幅收窄10.3个百分点。
部分高技术领域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或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2.1%,降幅比1—2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小4.0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降幅趋缓
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2月份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降幅收窄13.5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降幅收窄8.9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民间投资降幅收窄5.0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降幅收窄9.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
3月份市场销售趋于好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2月份消费品市场短期下滑明显,3月份市场销售开始好转,消费市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市场销售有所恢复,企业复工复市进程加快
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初步显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居民大幅减少外出购物和就餐活动,对消费市场短期形成较大影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下调应急响应级别,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部分消费得到回补,市场活力逐步回升。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8.1%,收窄5.6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复工复市。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截至4月9日,限额以上单位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开工率超过95%,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开工率超过85%,分别比2月底大幅提升20多个和50多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同步回升,部分业态保持增长
从企业经营地看,3月份城乡市场销售均有好转。3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974亿元,同比下降15.9%,降幅较1—2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76亿元,下降15.1%,降幅比城镇市场小0.8个百分点,比1—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
从零售业态看,在有店铺零售中,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等自助式零售业态和社区零售店商品销售好于整体。
多数商品销售改善,重点商品降幅收窄
3月份,18个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有16类商品零售比1—2月份好转,其中7类实现正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速加快,出行类商品降幅明显收窄,居住类商品销售有所好转,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
“宅经济”引发数字经济增长,线上消费和网上商品零售增速加快
“宅经济”带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引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增长。防疫期间,居家消费需求大幅增长。同时,线下企业为应对疫情冲击,积极开拓线上销售业务,互联网销售逆势增长。1—3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增速比1—2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吃类和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2.7%和10.0%,增速分别比1—2月份加快6.3和2.5个百分点。
物流运输稳步恢复,市场供应量足价稳
随着复工复市加快推进,交通物流逐步恢复,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从物流配送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较上月回升25.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
就业形势随复工复产有所好转 压力下保持稳定具有基础和条件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提速扩面,3月份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疫情冲击加大就业压力,2月份失业率明显上升
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受春节因素影响环比略升0.1个百分点。2月份,受疫情影响,部分服务业消费需求下降明显,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较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抵御风险能力弱,失业风险较高。
随着复工复产加快,3月份失业率出现下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提速扩面,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消费需求逐渐回升,带动就业岗位较快增加。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经测算,城镇就业人数环比增加10%以上,其中个体工商户恢复经营和灵活就业重新活跃,就业人数环比均增长20%左右。
就业在较大压力下仍有保持稳定的较强基础和条件
近几年以来,我国就业一直存在压力,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特别是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使国内外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压力。但从影响就业因素看,我国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有较大潜力的市场需求,就业稳定的基础没有发生改变。同时,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继续增强,新经济持续发展带动新就业岗位,创业创新不断深入推进,都有利于保持就业稳定。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方晓丹:
疫情影响下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工资收入水平基本稳定,对居民名义收入小幅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896元,同比增长(此为名义增速,以下增速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2%,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7个百分点。部分接触型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从业人员工资收入下降。卫生、电力热力等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行业从业人员工资稳定增长,教育和公共管理等行业岗位基本稳定。春节前国家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行动成效显著,部分岗位在未复工复岗的情况下继续发放工资。上述多项因素共同促进全国居民工资性收入在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下实现增长。工资收入保持基本稳定,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居民经营收入下降的负面影响,对居民名义收入保持0.8%的小幅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移收入较快增长,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548元,增长6.8%,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3.1%,带动了农村居民转移收入的稳定增长。
食品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708元,增长2.1%。居民在外餐饮次数减少,居家用餐次数增多,全国居民在家消费的人均食品支出增长15.5%,米面粮油消费全面增加,菜肉禽蛋消费增长较快,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有效保障。其中,人均蔬菜类支出增长20.8%,人均肉类支出增长31.9%,人均禽类支出增长30.3%,人均蛋类支出增长24.4%。
线上消费和健康消费增长较快,新的消费形态优势显现
虽然疫情对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但线上消费和健康消费增长较快,新的消费形态优势显现。一季度,全国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次数同比增长21.2%。为适应居家期间社交需要,人均通信服务支出增长5.3%。全民卫生防疫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消费支出有所增加。全国居民人均购买洗涤及卫生用品支出增长27.2%,人均购买洗碗机和消毒碗柜支出分别增长13.5%和25.1%。全国居民人均医疗器具及药品支出增长3.8%,其中居民购买口罩等医疗卫生器具支出增长显著,增长4.2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
一季度CPI涨幅逐月回落特征明显 PPI稳中有降
消费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
CPI涨幅逐月回落。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4.9%,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扩大0.7个百分点。分月看,涨幅呈逐月回落态势。前两个月 CPI上涨较多,1月份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5.4%;2月份环比涨幅回落至0.8%,同比回落至5.2%。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交通物流逐步恢复,市场供给不断改善,CPI环比由涨转降,下降1.2%,同比涨幅回落至4.3%。
食品价格上涨是推高CPI涨幅的主要因素。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0.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09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八成多。食品价格上涨较多,主要是受非洲猪瘟、春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所致。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22.5%,影响CPI上涨约2.91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左右。
能源价格有所下降。一季度,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下降3.6%,降幅均比去年同期扩大1.6个百分点。居民用煤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由去年同期上涨转为下降,降幅分别为0.9%和0.6%。
核心CPI基本稳定。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
生产领域价格稳中有降
PPI逐月走低。一季度,疫情对工业生产形成较大冲击,生产性需求阶段性偏弱,全国PPI由去年同期上涨0.2%转为下降0.6%,但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
石油相关行业价格震荡下行。受主要产油国“价格战”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巨幅震荡,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部分重点行业价格下降。一季度,由于下游企业复工达产率不足,加之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到抑制,钢材供应相对充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4%。
其他行业价格涨跌互现。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和医疗防护物资等供应较为紧张,价格上涨。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7.1%,医药制造业价格上涨0.9%。装备制造业价格总体平稳。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记者:林火灿
编辑:刘辛未
主编:王玥
监制:陈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