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3月CPI、PPI今公布 解读:经济预期稳 政策空间足

作者:刘阳 孙阳 栗翘楚 

近日,“火锅奶茶齐涨价”的消息刷屏网络,物价再度成为民生“热词”。因此,疫情影响下的 CPI和PPI走势如何演绎,倍受各方关注。

4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上涨4.3%,环比下降1.2%,1—3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4.9%;3月PPI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0%,一季度,PPI比去年同期下降0.6%。

作为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两个价格走势释放出哪些信号,将从哪些方面影响经济运行,对下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又有哪些指引?人民网财经专访多位专家学者,解读数据背后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CPI重归“4区间” PPI降幅有所扩大

疫情扰动因素依旧复杂

4.3%的数字,使得3月CPI同比涨幅告别了今年前两月的“5区间”,环比涨幅则实现2020年内首次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认为,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4.3%转为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90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

“这反映了3月以来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保障了居民生活物资的供应,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民生的不利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刘晓光在接受人民网财经专访时表示,虽然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仍高达18.3%,但是环比下跌3.8%,较2月份的环比上涨4.3%已出现明显改善。预计随着2季度复工复产的进一步推进,CPI将趋于平稳。

再看另一项重要指标,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跌幅再度扩大,3月份同比下跌1.5%。

“如果说CPI上涨与疫情有一定关系,那PPI的下降,疫情一定是最主要的因素。”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认为,一方面,国内疫情导致企业复工复产延迟,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盈利下降,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国外疫情严重冲击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国际贸易,导致外需下降,PPI短期继续承压。

火锅、奶茶还会涨价吗?

价格增速或将稳中趋降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一杯奶茶30元……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零售品牌出现涨价潮。随着复工复产,消费需求释放,一些企业通过涨价的方式“自救”,奶茶、火锅等涨价感受明显。

企业涨价的背后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78.0%,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6.4%。

涨价会延续多久,未来CPI走势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于泽在接受人民网财经专访时给出了积极判断。他认为,未来,随着复工复产不断推进,价格增速将会呈现稳中趋降。

“特别需要注意的,3月份粮食价格涨幅平稳,我国过去几年粮食持续增长,库存充裕,有能力稳定粮食价格,保证今年价格水平稳定。也需要注意的是,3月份非食品价格增速比2月份持续回落,增速仅有0.7%,表明消费需求持续回落,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消费等政策激发国内市场活力。” 于泽表示。

反观PPI走势,多位专家则预测将在继续承压的同时,实现稳步回升。

刘晓光表示,预计随着二季度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消费需求的回暖,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推进,PPI价格将逐渐趋于稳定。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人民网财经记者表示,尽管PPI同比跌幅再度扩大并继续承压,但中国经济自身保持平稳运行的“韧性”和一系列稳经济、稳预期的政策举措出台,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从而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打好“先手牌” 用好“时间差”

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应对风险挑战

本月CPI涨幅出现了明显回落,通胀拐点得到确认。PPI降幅的扩大,则需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继续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在接受人民网财经专访时提出,物价水平回落有利于为经济恢复创造政策空间。

“尽管前期消费者价格水平整体处于高位,但由于政府保供给政策到位,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基本稳定。从近期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变化来看,市场尚未形成通货膨胀预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呈现回落状态,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从2%以上降至1.5%左右。”

范志勇认为,随着3月份物价数据的公布,更有利于实现全社会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政府应该抓紧组织农业部门、食品行业和交通物流行业复工复产,尽快实现食品价格稳定。利用通胀预期稳定的宝贵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尽快实施到位。

谈到如何看待下一步国内经济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从两个层面给出了信心:

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更早控制住了疫情扩散,为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从而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了有利时间。用好这个“时间差”,是我们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要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在全球经济刺激计划总额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中国并没有选择“直升机撒钱”的救急模式,而是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度持续推出有针对性的经济举措,这可以保证我们后续在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变化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 (李彤、杨曦、任妍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专家解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下一篇:权威解读|让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聚焦中央首次出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意见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