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解码幸福中国·中国如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编者的话: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平安中国是怎样炼成的?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让平安中国的名片更加亮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生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降低违法犯罪发生几率;通过教育制度、法治手段以及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整个社会有机整合;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强应对治安问题的能力;调动起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截至2018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72个,城镇常住人口8.31亿,农村常住人口5.64亿。而1949年末,我国城市人口仅为39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仅有2741万人。根据联合国《2018年版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还将增加2.55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在这样高速发展、快速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治理难题,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大挑战。

令人惊叹的是,在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过程中,我国城乡社会治安保持平稳有序,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一些反映城市犯罪率等统计数据中,中国城市普遍表现良好。中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能同时做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无疑是对这一判断的有力证明。【更多】

大家手笔:安居乐业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产业结构的改变意味着就业人群分布发生相应变化,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获得了新的就业机会,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与比重迅速提升。这一发展成果对维护中国社会安全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这推动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转变为工人,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逐步将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3.37%、59.58%。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整个社会结构逐渐优化。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者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也更有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扩招,既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力资源,也促进形成了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他们享有更多高回报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可以说,产业结构优化、社会不断发展,使人人都有通过劳动就业获得更高报酬的机会,同时社会流动渠道不断畅通,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广泛发展机会,确保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为社会安全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更多】

适势求是: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手段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比如,国家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我们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维护安全的具体工作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汇聚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力量,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着力建设平安中国,顺应了人民对权益保障的新期待,为人民提供更加有效、有力的安全保障。【更多】

势所必然:用法治呵护平安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人民权利有保障、生活有盼头,就会齐心协力投身国家建设,共同维护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党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合理调节,整个社会法治化程度大大提升,各种利益关系在法治框架下更加协调,为平安中国建设奠定了法治基础。【更多】

上一篇:专家研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纵论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一篇:解码四中全会决定: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