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经济形势理性看: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林兆木

  2018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和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首次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9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六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做好“六稳”工作,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环境、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正确决策。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做好“六稳”工作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稳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稳就业才能稳收入、稳消费、稳经济增长,因此摆在“六稳”的首位。在外部环境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018年达到1361万人;2019年1至9月为10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9.7%,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稳就业能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实施就业优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新增就业主渠道作用。

  目前就业形势虽然保持总体稳定,但是潜在风险呈现积聚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企业信心偏弱,用工需求下降,就业预期走低。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稳就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要继续贯彻就业优先的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障碍,拓展就业岗位;落实扩大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的举措,增强外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招工的信心;继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转岗分流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帮助困难企业开展转岗培训;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并引导更多人返乡下乡创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拓展新动能成长空间;完善创业金融服务和社保衔接制度,增强数字经济从业者的就业稳定性;实施差异化支持就业配套政策,支持用工需求萎缩的地方增加公共投资和公益性岗位。同时,要完善就业形势监测体系,建立规模性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

  进一步稳金融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其中的重点。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几年来,我国在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

  同时应看到,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矛盾并没有解决,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速度、结构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历史积累和新产生的矛盾与风险交织叠加,不容忽视。要继续针对暴露的和潜伏的风险,分类施策,及时防范化解。与此同时,要保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稳增长的平衡。金融的根本任务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挥好其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引导其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增强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通过多方面举措,从整体上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稳外贸

  外贸的重要性不应只从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外贸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发挥着重大作用。据统计,外贸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超过1.8亿人,外贸税收在全部税收中占有相当比重,稳外贸关系经济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国外贸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今年1至9月,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比去年同期增速低7.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近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下调至3%和2.5%,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贸易增速显著下降。2012—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连续多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仅为1.2%。二是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日渐显现。2018年按人民币计价的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5.7%,今年1至9月同比下降10.3%。三是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投资增速减缓,导致进口需求下降。今年1至9月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额同比下降0.1%。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上述因素仍将起作用,稳外贸面临的挑战增多。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外贸发展具备一些基础性、长期性的有利因素,外贸稳中提质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在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二是我国国内市场具有巨大成长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进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知识密集型产品进口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提升对境外优质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主要平台的扩大进口战略深入实施,将促进我国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对各国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稳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如大幅降低药品、日用消费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外贸融资支持,提高人民币结算便利度等。进一步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将对稳外贸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此外,还可以研究采取其他一些措施稳外贸,比如,增加16%和13%两档出口退税税率的适用商品;大幅压减退税办结时间;适当调减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研究降低部分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优质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进一步稳外资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对促进我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2016—2018年分别同比下降2%、23%、13%。在全球不利环境下,我国吸收外资逆势而上,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2019年1至9月,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稳外资能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已升至第三十一位。这进一步说明我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未来我国稳外资虽然面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疲软、国内低成本优势减弱、中美经贸摩擦等不利因素,但从总体上看,有利条件仍居主导地位,外商投资有望实现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质量和效益提升。稳外资具备有利条件:一是我国拥有庞大并正在快速成长的市场。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运用,劳动力成本在全球价值链布局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贴近市场需求将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要因素。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多数在华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市场前景。二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快速提高,有利于吸引研发、设计、人力资源服务、高端零部件制造等高质量外资。三是我国拥有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良的基础设施,这成为吸引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外资企业扎根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全球外商投资流量连续3年下降后,今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恢复性增长,有利于我国稳定利用外资规模。为充分利用稳外资的有利条件,应对面临的挑战,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包括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清理取消未纳入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限制,优化汽车行业外资政策;促进投资便利化,扩大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范围;平等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支持地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尽快出台可操作可落地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规章,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和良好预期。

  进一步稳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投资过度又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动因。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保持投资的适当增速和适度规模。当投资增速过快、经济过热时,要抑制投资增长;当投资增长缓慢、经济偏冷时,要扩大投资规模。今年1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比同期GDP增速低0.8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1至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2.5%,增速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至9月虽然同比增长10.5%,但投资下行趋势明显。基础设施投资1至9月同比增长4.5%,虽然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当前,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疲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稳投资对于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国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较低,投资增速下降,适当扩大投资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重点是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现有存量人均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扩大有效投资要着眼于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包括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交通路网建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提高潜在增长率的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等。稳投资的难点在于解决资金来源。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加上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导致地方建设资金减少。要多措并举保障稳投资的资金来源,比如,经营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或者直接由社会资本投资,政府将有限资金用在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领域投资;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带动民间投资;适当扩大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规模;盘活部分政府存量资产,推进经营权有偿转让,拓宽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融资来源。

  进一步稳预期

  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是预期对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这是因为未来的经济景气状态决定着各类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或者亏损及其水平,因而对当期投资倾向有重大影响;也决定着未来就业、收入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当期的消费行为。

  未来经济走势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延伸,因此稳预期最重要的是稳当期经济增长。近几年,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2016—2018年我国GDP分别增长6.7%、6.8%、6.6%,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6.2%,保持在合理区间,而且波动不大。我国有近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经济韧性足、回旋余地大,有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可用,完全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对此应有充分信心。要继续贯彻落实稳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夯实稳预期的客观基础。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预期,客观、全面地分析经济形势,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上一篇:解码幸福中国·中国创造了怎样的城镇化奇迹
下一篇:关于“区块链”,你了解多少?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