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全国两会落幕,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征程。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能否行稳致远,意义至关重大。在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划定总路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诸多事关全局的关键词、紧要点。在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首席专家眼中,哪些“热词”需正确理解、认真对待?本版特邀其中五位,继续为读者解读两会精神、展望未来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与问题。比如,体制缺陷仍是制约我们实现均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劳动成本上升,产业竞争力下降;产能过剩尚未完全化解,金融债务风险仍然存在等。但带给我们信心的是,诸多有利因素正在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尚未完全消失。我国劳动力总量已开始趋于下降,但决定劳动力供给的,主要不是劳动力总量,而是劳动力结构,即还有多少可以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同时,尽管劳动成本较低这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会像过去那么大,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工资成本的增长,使得这种比较优势在“十三五”时期仍然存在。
资本积累仍对增长有较大贡献。随着社保体制的发展、工资的提高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储蓄率会有所下降,但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平,资本积累速度仍会较高。资本存量总的来说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会有所增长,对经济增长仍有较大贡献。
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进入或接近世界产业前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有所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猛。
以上因素共同决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产业谱系拓宽的前景:一方面,由于劳动成本仍然相对较低,可以使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会有明显提升,这些产业会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综上,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6.5%—7%的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强本固基
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给中国制造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具有指导意义。
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迫切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同于从0到1的创新,它不是灵光一现的,而是从1到n的精益求精、直至极致。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呼唤这种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迫切需要重建一支训练有素的工人队伍。在20世纪90年代,工人多数分布在国有企业,他们的培养过程漫长,要从学徒一级一级走向八级工。“十三五”时期更加呼唤“工匠精神”。这是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要采用新技术,归根到底,工艺还是掌握在工人手里。要给予工人更多尊重,使他们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否则将会影响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同时,可考虑恢复八级工制,让工人更有奔头。
互联网大潮席卷全球,导致不少传统制造业感到忧虑,甚至“打怵”。在进行宣传时,需要把握好度,明确互联网服务制造业的根本定位。调研发现,在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制造业都很发达,工业化就业水平达到30﹪。这些发达的制造业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就业分布在高端服务业。需要明确的是,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更为重要。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用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2016年的重点工作明确强调,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经贸合作更需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经贸合作要主动对接沿线国家的合作需求。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火车头,应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大国的优势,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主动对接诸如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欧洲的“容克计划”、蒙古的“草原之路”倡议等发展需求,优进优出,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用中国大型成套设备、技术、服务和标准助推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
经贸合作要加强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有效互动。综合运用“两优贷款”及援外投入,实现“三外”并举,在扩大产品进出口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核电发电等行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用中国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
经贸合作要综合运用各种载体和渠道。灵活运用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园区载体深化互利共赢,支持企业建设出口产品“海外仓”,更好地借助上海合作组织、G20、APEC、金砖峰会等平台推动务实合作,深化与亚行、世行、亚信、伊斯坦布尔进程等的合作,激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经贸合作要实现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努力消除经贸合作中的现实障碍和体制藩篱,提升“一带一路”全线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建立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充分发挥双边经贸联(混)委会等现有机制,全方位推进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共同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贸体系。
找准自身节奏,稳定经济运行
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增长放在了突出位置。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弱增长态势,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在国内,在转型升级的“三去、一降、一补”中,钢铁、煤炭产能过剩,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有充足信心,找准自身节奏,实现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6.5﹪~7﹪的增长目标。
我国需求有潜力。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购买能力不断提升。照此,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将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速度又将快于GDP增长速度,这将产生巨大的消费潜力。此外,我国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消费链条不断加长,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开支规模较大,旅游消费需求也在逐年扩大,正在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无论是从消费的结构、品质还是居民可购买的程度来看,我国消费都蕴蓄着巨大潜力。
我国供给有动力。我国现在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期,生产要从依赖资源消耗转向靠知识、靠技术、靠信息,这就迫切要求依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
我国改革有活力。改革需要创新驱动。3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再走原来刺激需求的老路,要通过改革的方法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我国调控有能力。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创新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按照新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在前三个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财政、货币等政策还有空间,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就利率来讲,我国的存、贷款利率保持常规状况,银行等大金融机构风险可控。此外,地方政府积极性高,这些因素都为宏观调控稳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也就越大。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6.5﹪~7﹪的增长目标符合预期,不能用某个国家、小经济体量的现代化水平来类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积极主动转型升级,为守住6.5%这一底线,找准自身节奏,稳定经济运行打下了基础。
决胜全面小康,着眼制度建设和治理创新
“十三五”规划在制度建设方面,指向清晰明确。指向市场经济,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指向公正公平,比如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概括来说,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均衡分配。既要让强者在市场上“拼杀”,又要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
“十三五”规划在治理创新上,主要有两大着眼点:政府治理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效能,同时不放松监管;社会治理创新。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强调机制健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使社会具有“自净”能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香港、澳门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港澳社会要把握发展方向,凝聚发展共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轨道前行。
香港的最大优势是依托祖国内地,要抓住国家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新机遇,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把国家的大战略、大举措与港澳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继续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