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多项宏观经济数据。201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经济上半年“稳中向好”,是如何取得的?如何看待消费拉动、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反映了哪些问题?下半年经济如何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针对以上问题,思客邀请经济领域专家、学者解读上半年经济表现、亮点及问题,展望下半年发展态势及政策走向。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2018年上半年,三大支柱共同构建了中国经济的新韧性,进而推动长周期筑底和新旧动能转换,保障了基本面的“稳中向好”。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渐次释放。经过2016-2017年的连续攻坚,“三去一降一补”、“放管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2018年上半年加速释放改革红利,驱动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盈利改善和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系统性风险逐步消解。在2017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增长放缓的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部门杠杆率双双下行,并伴随影子银行规模大幅萎缩,系统性风险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治理。
第三,政策工具效能提升。2018年上半年,财政、货币政策凸显精准化趋势,凭借定向降准、精准扶贫等创新工具,着力优化市场流动性、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结构布局,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并避免了“大水漫灌”引致的政策成本。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9.4%,较一季度下降0.4%,表明在经历前一阶段发力之后,消费引擎阶段性转弱。但是相比而言,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5%,不仅高于同期资本形成47.1%,亦超过一季度水平,表明增长引擎仍从投资端向消费端持续转移。
张涛(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在三大增长动力中,消费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因此消费指标的变化重要的是能够辨识出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上半年以来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除了短期假日效应以外,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占比最高的汽车类零售增速大幅下滑,而种种这些都是短期因素。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的大趋势没有变,因此,政策面需要出台更系统更持续更全面的方案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的发展,有效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申岚(渣打银行研究部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
在工业生产和出口方面应该说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是得益于国内和国际经济基本面的相对良好态势,以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内生经济动力。同时我们看到新经济新动能的这部分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不断提高,其中服务业的生产指数在今年上半年都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增长。
叶青(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在金融、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上,我国与美国也存在巨大差距。下一步,中国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还有30多万亿人民币的发展空间。服务业有8%的增长,特别是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有两位数的增长,这是好事。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从全局来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核心是供给调整。低端旧产能遭到大刀阔斧地淘汰,而优质新产能受限于建设周期和科技创新规律,增长相对较慢。因此,在供给结构优化的进程中,减法效应强于加法效应,社会总供给收缩而非扩张。第二阶段是供给扩张。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清理旧产能释放出充分的市场空间,新产能的正向激励也得到倍增。因此,优质新供给将快速发展,推动社会总供给扩张。
2018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进入第一阶段的尾声。旧产能的清理成效显著,而新产能的投资尚未完全释放,形成了“旧力已弱、新力未强”的阶段性放缓。但是,在企业利润率改善的激励下,民间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保持强劲增长,有望在下半年稳定固定投资的总量增速,并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张涛(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18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呈持续回落态势。从投资的三大构成来看:基建投资出现大幅下滑,部分月份甚至出现了增速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虽回升至6.8%,但依然偏低。从制造业投资细分来看,在去产能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投资将持续疲软,而高新制造业投资保持10%以上的良好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制造业以及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速。
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展望下半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一是要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加强宏观政策协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大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力度,激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更加注重市场流动性的平稳和松紧适度,减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度。
二是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鼓励扩大民间投资,鼓励企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三是要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破除无效供给力度,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和化解过剩产能,畅通低效产能退出通道,加快培育新动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四是坚持结构性去杠杆。进一步突出重点,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有效避免不同部门去杠杆的压力叠加,实现去杠杆的平稳有序推进。
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严格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深化土地、技术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落实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落实已承诺取消和放宽外资准入的政策,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稳定预期,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巩固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就能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2018年下半年,面对日益抬升的全球复苏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将通过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增强内劲、稳中求进。
第一,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转换,结构性通胀将迎来小高峰。PPI与CPI的增速剪刀差有望再次扩大,消费升级类商品的物价上涨将快于基本生活类商品(除石油及制品类),服务类(医疗、教育、文娱旅游等)价格上升将快于消费品。
第二,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同配合下,结构性去杠杆将从粗放式、运动式转向“精细治理”,使杠杆的水平、性质和分布与实体经济发展精准匹配。
第三,从十九大至2018年上半年,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体框架已经构建起来。以此为基础,2018年下半年,更多超预期的、实操性的具体措施有望陆续推出,不仅将在短期提振市场信心,更将为下一个四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战略空间。(来源:新华网思客、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