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经济学界讨论的若干重大问题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讨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实现了年均9.6%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奇迹研究的理论包括:国家发展战略理论、分权理论等。毋容置疑,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然而,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认为,由于要素边际效益递减的客观规律,要素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和驱动转换等问题。中国经济需要警惕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转型陷阱”。十九大报告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体制转型和发展驱动转型的双重滞后问题,很多学者关注焦点从“经济快速发展”转向“发展方式转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田国强认为制度转型滞后是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肇因,深化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突破经济转型和增长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财经专家贾康强调要从供给侧方面推进经济转型和制度创新。2015年,中央首次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引起了经济学界的讨论热潮。吴敬琏、钱颖一等学者认为,基于“三驾马车”理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解决短期内需不足,而我国经济深层次问题是制度转型滞后和供给侧的不足。因此,必须深化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改革,实现从要素驱动型追赶式发展模式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由此可知,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探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权理论认为,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相结合的分权式改革,提供了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多学者认为,要素投入是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然而,十九大后大部分学者意识到,要素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转换。不难发现,如何实现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转型将是经济学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方向。根据十九大报告,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讨论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拉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要素驱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增长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长要素驱动减弱,经济可持续发展遭受严峻的挑战。要素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区域发展、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都制约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一些学者很早就认识到,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会带来发展质量不高,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等问题,还会导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十九大后,经济学界更加关注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得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全面协调发展将是经济学界以后热烈讨论的内容。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政府、市场和社会治理边界的讨论

一直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以发展的逻辑,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在从经济高速增长到全面协调发展过程中,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新的诉求。我们需要以治理的逻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合理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治理边界,建立“有效市场、有限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治理目标。在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前提下,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由于经济制度转型和增长驱动转型滞后,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未得到合理界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鉴于此,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法治保障市场制度是下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向和学者们讨论的重点。首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有限政府。其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建立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后,推动传统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

(作者:景维民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莫龙炯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6JJD79002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林毅夫:《中国经验:经济发展和转型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缺一不可》,《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0期。

上一篇: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区层面规划草案
下一篇:社会治理思想的新发展——近期社会治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