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我眼中的历史性变革”圆桌对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列出的9件重大工作中,第一件就是:“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特邀请四位专家学者,回顾过去5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行深入解读。
主持人: 罗 旭 王昊魁
嘉 宾: 熊 云(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
韩冬雪(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科研部原主任)
冯翠玲(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1.使命所在 事业所需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所概括的九件“重大工作”,第一件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说明了什么?
熊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既是5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又是党和国家取得其他成就的根本性原因。
5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就在于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韩冬雪: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环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想发挥好执政党的作用,就要强化党在国家中的领导作用,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要治国必须先治党,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许耀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事业,堪称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造性工程。既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书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我们正面临着改革和建设的双重任务,会遇到各种阻力,其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比拟的。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运筹帷幄,想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探索检验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冯翠玲: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党内还存在着部分党员干部先进性弱化、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腐败现象存在等问题。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说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使命所在,事业所需。
2.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主持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体现在哪些方面?
熊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把管党治党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注重从顶层设计上对党的建设进行战略谋划,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新境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从政环境不断优化,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日益形成。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出台和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越来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党的建设有力推进,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现在全党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自觉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韩冬雪: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风险考验,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5年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思想建党提出明确要求,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划定制度建党的刚性规范……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始终聚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5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正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使得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许耀桐: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推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党员先锋模范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彰显……不断凸显的管党治党成效,兑现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践行着“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铮铮誓言。
冯翠玲: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5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党上下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铁腕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病”“重病”和“小病”一块治,反腐败深得党心和民心;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是直接受益者;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5年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赞誉。
3.中国发展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主持人: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党的事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许耀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
我们要以高度的自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努力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冯翠玲: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以他博大的胸怀、对人民的深厚情谊、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这列承载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巨大列车,在十八大以来5年的时间里奋力前行,国家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党心民心所向,是党的幸运和老百姓的福气,期待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能够带领我们继续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熊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多个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工作的领导。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成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这一决定,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意味着,党的事业有了坚强领导核心,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有了根本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局面能够长期保持。
韩冬雪:党的生命、党的力量,都依赖于党的团结统一,而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在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900多万党员和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组织越是规模庞大,就越是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就越是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最鲜明特点。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是在领导和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形成的,是全党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和实践的选择。
4.用扎实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优异答卷
主持人:党员干部为什么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韩冬雪: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固魂强魂之道。要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引领力,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优异答卷。
熊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四个意识”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形成全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大举措,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四个意识”,才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许耀桐: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万难、破浪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的阶段,要把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深、领悟透,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冯翠玲: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通过增强“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而带领广大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驰而不息水滴石穿
主持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何现实与长远意义?
冯翠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始终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始终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熊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现实来看,有利于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模糊、精神不振、行为不端等问题,引导和推动党员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从长远来看,对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使我们党更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许耀桐:我认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关键要在“做”上深化拓展,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按照“四讲四有”的标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突出问题导向,针对问题整改。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系列讲话、对照先进典型,重点查找分析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重大问题上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解决党的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立起来,用行动体现信念的力量。
韩冬雪: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还必须在“学”字上拓展,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思想自觉是“学深学常”的先决条件。若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又何来“驰而不息,水滴石穿”的毅力?“两学一做”在“学”字上深化拓展,思想上首先就要对抓常抓长有一份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党内教育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步伐从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在兴党强党问题上,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严治党、砥砺前行。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修课,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学思践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