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此次7·26重要讲话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那么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什么?应如何理解这个阶段需要肩负的历史重任?“强国”与“治国”是什么样的关系?求是网特别邀请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老师为我们深入解读。

精彩观点:

■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是指全面小康建成的决胜阶段,还指我们要启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的阶段。因此,在十九大之后,我们第一是要决胜全面小康,第二是要开始向现代化进军。这两个目标任务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实质内容和科学内涵。

■不能因为我们现实的目标奋斗,就忘记了远大的共产理想,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有偏向;也不能因为我们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在今天的条件下去实现,这样也会出现偏差。因此,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脚踏实地往前走,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之所在。

■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始了“强国”的历史进程;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也是在治国理政。这两者的关系不是分割的乃至对立的,是有机统一的。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强国”必须“治国”,治了国才能更好“强国”。

■中国人所做的事情是写在两个历史上的。第一是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第二是写在世界人民进步的历史上。我们要有这种气概,我们也能够有这种气概,我们有这样的追求,我们也能实现这样的追求。

求是网:李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的亮点之一,就是明确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提出这种论断的依据和原因是什么?这与此次讲话中说到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之间有何联系呢?

李君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也意味着,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过拨乱反正,到解决温饱问题,再到奔小康,现在到全面小康,一直是按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走的。这一系列阶段里的脉络,就是从“富起来”走到“强起来”的过程。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讲了这“三个起来”,但表述有细微的变化,强调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往“强起来”的目标大踏步地迈进,向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阶段性不是谁主观设定的,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获得的成果,是有扎实基础地往前走。“7·26”讲话中提出的,“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和“三个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三个起来”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形象生动的描述。“新阶段”的内涵,就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进的一个“强起来”的过程。我想这样来理解,就可以把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我们要奋斗的目标就梳理清楚了。

求是网:那么,党的十八大开启的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呢?

李君如:理解这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进入这个阶段的原因是由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的。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剩下三年时间,到那时我们就要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以现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从目标和任务来说,那就是到了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实现以后,我们就要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征程。因此,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是指全面小康建成的决胜阶段,还指我们要启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的阶段。因此,在十九大之后,我们第一是要决胜全面小康,第二是要开始向现代化进军。这两个目标任务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实质内容和科学内涵。这个新阶段既是神圣光荣和令人自豪的,也是十分艰巨和非常复杂的。我们要坚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往前走,奋进、奋进、再奋进!

求是网:改革开放以来,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您能否给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它们之间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之一在于它是一个有追求的政党,总是给自己设定了长远的和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性质来讲,它的党名就决定了其最高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党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这是最高目标。这个最高的奋斗目标虽然长远,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而是应该把长远的目标分阶段地去实现。在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期,我们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指导之下,毛泽东在那个时期设定了要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的目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新民主主义奋斗就是在为共产主义奋斗。而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和共产主义紧密相联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确定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今天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将来建设共产主义做准备,这两者是不可分割,但又不能取代的关系。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我们在21世纪中叶之前,要干什么事呢?那就是要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中国,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肩负的使命——实现社会现代化。

关于如何实现社会现代化,我们又提出了分阶段推进,即前面讲到的三步走战略。第一解决温饱问题,第二奔小康,第三就是现代化。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这个土地上为十多亿中国人民谋福利,就在于它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根据长远目标确立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然后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往前走。“7·26”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今天新的阶段的特征,尤其要认识到我们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表达了我们党既有宏大的志向,又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意味着不能因为我们现实的目标奋斗,就忘记了远大的共产理想,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有偏向;也不能因为我们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在今天的条件下去实现,这样也会出现偏差。因此,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脚踏实地往前走,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之所在。

求是网: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新阶段,就是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要实现“强国”。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不断强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那么“强国”和“治国”两者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李君如: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的目标是要“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我们已经步入了由富到强的一个发展新阶段。但是要“强国”,谈何容易,它要解决许多突出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做了一件大事。这个大事叫做治国理政。“治国”和“强国”,这两者的关系,在我看来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强国”和“治国”,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连接二者的同一性之所在。“强国”是为了人民,“治国”也是为了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人民是处于最高位置的。所以在讨论“强国”和“治国”关系的时候,第一点就要清楚,无论“强国”还是“治国”,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举措。

第二,“强国”是“治国”的目标。为什么要“治国”?因为“治国”的前提是存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有鲜明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每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想想实际工作中有什么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治党治军治国三大板块。以治党来说,十八大以来,我们“老虎”“苍蝇”一起打,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把惩办和教育两者结合起来,让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取得了改观和提升。

第三,“治国”是“强国”的必要条件。“治国”是为“强国”扫除障碍,这个障碍有我们人为的障碍,也有体制性的障碍,还有其他方面的障碍,包括国内国际的。所以“强国”要以“治国”为必要条件。

第四,在某种意义上,“治国”就是“强国”。部队建设是很典型的例子,和平时期军队怎么建设是一个难题,部队本身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首先提强军目标,然后根据强军目标治军。军队所有的规章制度也好、队伍也好、军队编制也好,全部治理,治到最后军队随之强大起来。

因此,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始了“强国”的历史进程;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也是在治国理政。这两者的关系不是分割的乃至对立的,是有机统一的。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强国”必须“治国”,治了国才能更好“强国”。

求是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国给世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呢?

李君如: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百废待兴,表现了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而奋进。尽管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是中国的变化是举世瞩目的。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有一种深深的获得感。中国的经验对于世界有没有意义呢?我认为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是有意义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这条道路不同于西方的道路。过去西方老是对我们丑化乃至诬蔑,说我们专制,说我们没有自由人权等等。但是现在看到的,是中国人过得那么幸福,难道还不够吗?中国道路,是发展中国家都要考虑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记得去年网上有一个很轰动的一个消息,就是上海姑娘回应颜色革命。她在美国的一个老师问她,你们中国这么多年轻人,为什么不搞颜色革命?她给老师找了两张上海浦东的图片,过去的浦东什么样子,现在的浦东什么样子。她说,我们过得那么好,凭什么还要去搞什么颜色革命改变它呢?这个中国姑娘身上有中国人的一种自信,什么自信呢?就是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旁人不得不考虑:那么贫穷的国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那么自信,这条道路对我们有用没用呢?所以说,中国道路这个大概念,对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发展中既有长期规划,又有实施规划的具体举措。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乃至于西方发达国家,都缺少了长远规划。一个西方的政治家说过,我们都是政治家,可中国的政治家可以制订长远规划,我们却制订不了,我们制订了也没用,中国政治家可以为老百姓做事,我们天天考虑竞选,没办法做实事。规划和做事就是我们的优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没启发吗?所以,中国道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能够落实执行这些规划的具体措施。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发展市场经济,不如我们成功,甚至有些发展到最后两极分化。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看得见手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如果光是搞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不去考虑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调节,很可能资源浪费得很多,到最后全是过剩的产品,老百姓享受不到,经济还处于崩溃。而我们有的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验好多发展中国家都在考虑,不能够简单地学新自由主义那一套,搞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还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调控。

第三,既搞活致富,又扶贫脱贫,这是中国的亮点之一。一开始我们的扶贫是帮助农村的贫困人口、城市的低保,后来我们开发式扶贫,让贫困人口能够掌握自己的一个技能,能够长期脱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大工程,精准扶贫。几百万的工作队员进村入户登记入卡,摸清底数,解决贫困问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来深度扶贫,用一些新的措施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我们已经宣布,到2020年全面小康的时候,按照现在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都要脱贫,全国所有的贫困县都要摘帽,区域性贫困问题都要解决好。搞活致富和扶贫脱贫,是贯彻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老百姓之间尽管还有差距,但不会造成两极分化、两极对抗的局面。联合国也肯定了中国为实现其千年减贫目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对发达国家也很有启发。

第四,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在改革中发展,同时也要稳定。我们清醒地知道,一个发展中国家矛盾很多,如果社会不稳定,乃至政局不稳定,所有的改革举措是落实不下去的,所有的发展目标都会泡汤。很多国家发展西方式的民主自由,社会不稳定,政局不稳定,所有的发展是空话,所有的改革是推不了的。中国共产党把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经验举世无双,有些人对我们维稳说三道四,根本不懂我们为什么能成功,根本不懂中国社会的特点。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这是中国道路里很大的亮点。

第五,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我们的民主制度选择,不是简单地实行西方的竞选制度,而是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老百姓可以通过行使选举的权利,选择自己中意的,能够领导致富的,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还有协商制度,不管谁当干部,在重大决策之前都要经过协商。我们的协商有政党协商、有人大协商、有政府协商,有政协协商,有人民团体协商,有基层社会协商,还有社会组织协商,整个民主体系跟西方是不一样的。习总书记说过,人民在投票时才被唤醒是民主的形式主义。我们的民主是投票的时候你投,投完之后继续参与民主。我们的重大决策都征求老百姓意见的,这一点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没有的。

因此,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发展中国家的启发意义是相当大的。中国人所做的事情是写在两个历史上的。第一是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第二是写在世界人民进步的历史上。我们要有这种气概,我们也能够有这种气概,我们有这样的追求,我们也能实现这样的追求。

上一篇:在重大判断指引下再创新辉煌——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述评
下一篇:阮宗泽:解读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亮点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