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权威访谈: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接受了专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您对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如何评价?

  何立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新方位,形成了更加系统完善的政策框架,引领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一是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解决了中国经济要“怎么看”的问题。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动能转向创新驱动。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二是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三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决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怎么干”的问题。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把该“稳”的稳住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就业持续增加、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改善;推动该“进”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我们迈过了很多艰难坎坷,渡过了很多激流险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了基础。

  记者:五年来,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哪些突破?

  何立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我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长远发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现。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扎实推进,为优质产能和新动能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房地产去库存力度不断加大;去杠杆步伐稳健,企业杠杆率稳步下降;加大减税降费等工作力度,下大力气为企业降成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补短板建设。

  二是振兴实体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制造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2013—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8个和1.9个百分点;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农业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建立。2016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2%。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日渐优化。

  记者:五年来宏观调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何立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二者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五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保持了7.2%的年均增速、2%的物价水平和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一是注重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不搞量化宽松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显著增强。

  二是消费需求保持强劲拉动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达到63.4%。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消费品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三是投资在调结构、补短板中发挥关键作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补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持续占据主导地位。2013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生态环保、教育领域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4.8%、29.7%和19.2%。

  四是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信息公开与政策解读,社会预期保持稳定,切实增强了各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突出亮点?

  何立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五年来,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一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削减比例超过70%,工商登记改为“先照后证”;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强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服务不断优化。

  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全面革新,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削减90%;价格改革方面,由市场形成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比例已经超过了97%;国企国资改革方面,提出了国企改革一揽子政策设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稳步开展;电力、油气、盐业、国有林区林场、公务用车制度等领域改革也在有序推进。

  三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形成。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政策,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强力推进。

  四是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监管得到改进。新修订的预算法正式实施,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

记者:五年来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何立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摆脱过去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2016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8个区域布局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55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0.5%。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十二位。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正向外溢效应日益显著,为创新驱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2013—2016年,我国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万户。

  三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基础研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装备等领域科技创新捷报频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记者:在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何立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发展全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五年来,发展新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区域城乡发展格局正在重塑优化,新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园区合作、产业对接等方面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取得突破,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创新、改革、试点三大支撑不断强化。

  三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大工程建设,稳步推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

  四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深入实施。持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国家级新区及各类开发区等重要功能平台的集聚效应增强。

  五是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1.2%和57.35%。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加速。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

  记者:五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何立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有序推进战略规划对接,已与6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政策沟通更加密切。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大力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中欧班列开行超过4500列,贸易畅通显著提升。扎实开展金融创新合作,资金融通明显改善。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民心相通日益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逐渐从理念转化为共识,从愿景转变为行动。

  二是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引进来”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连续五年居世界前三位。“走出去”结构进一步改善,在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的同时,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稳居世界前列,11个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持续发挥。

  三是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态势,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记者: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何立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一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持续深化。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强化顶层设计,着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二是主体功能区战略持续完善。覆盖国家和省级、陆域和海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始推行。

  三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控加强。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增加到84个。

  四是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推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

  记者:五年来,在民生保障方面有哪些重点突破?

  何立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一方面,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注重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原有脱贫基础上,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5564万人,2017年计划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16年底的4.5%。

  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13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四年每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记者:您对五年来的经济工作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何立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用事实驳斥了中国经济“硬着陆”“拐点论”等说法。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金里伦:全面客观看待经济形势新的变化——兼谈关于“新周期”的讨论
下一篇:尹中卿: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个关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