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请他对《意见》进行解读。
记者:《意见》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王伟光: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是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是继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又一篇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战略目标和任务,《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任务仍然艰巨。解决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记者:《意见》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国哲学社科界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王伟光:哲学社会科学就其总体而言,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鲜明的特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把理论武装、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政治于学术之中,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将把住方向贯穿于一切科研活动的导向之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前首要任务是把学习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现实的体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阐释其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为续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记者:如何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王伟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意见》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具有时代特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布局。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制定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规划,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三是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四是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五是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通过学科体系建设,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术理论中国化、建立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评价体系上下大功夫。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古今中外丰富的学术思想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学理化、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要立足中国实践、深入解读中国道路、切实提升中国经验,要勇于创新,不断概括出新概念、新范畴、新术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
记者: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评价体系?
王伟光: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人才队伍成长,具有巨大的导向力和引领力。《意见》提出,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评价体系,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以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通过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合理确定评价条件,建立科研信用管理、评价结果公布制度规定等,引导教学研究人员潜心钻研、铸造精品,扭转重数量轻质量、重国外轻国内的倾向。
记者:《意见》对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队伍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王伟光:优秀成果纷呈、优秀人才辈出,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意见》就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队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建立规范的人才激励和奖励体制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等,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和支撑。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上。要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追求真理、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记者 张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