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新论》新辟“学者访谈录”专栏,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对江苏省中特中心基地负责同志进行专访。本期《新论》邀请了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杨明,就“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展开讨论。
记者: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杨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影响最大的科学思想。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依然彰显着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人类智慧的高峰,闪耀着时代真理的光芒。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政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不能多元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而且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尤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呈现多样化倾向,如何看待、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杨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越是思潮纷涌,就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只有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更加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认同,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记者: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明: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其政治共同体确立统一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从而形成统一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价值观层面上的高度浓缩,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上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牢牢把握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旋律。抓住了这个主旋律,就可以有效抑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杂音和噪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始终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记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一脉相承、不断发展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工作者,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如何克服“杂音”,传播正能量?
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广大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坚持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读中国的奇迹,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贡献、制度的独特优势、文化的独特魅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为人们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提供帮助。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通俗的语言、创新的手段、多样的方式,努力搭建好科学理论通向实践、通向基层、通向群众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发扬批判精神,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话语权、主导权。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坚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净化“噪音”、“杂音”,用科学的理论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作斗争,在思想交锋中,在涉及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时,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理论阵地。
记者:理论往往让人觉得艰深晦涩,怎样打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将其内化为每个普通公民的自觉行动?
杨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提高价值主体的自觉性。要把提升每个公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教育,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记者 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