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一带一路”专家谈】王义桅:“一带一路”为何能解决世界发展难题?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带一路”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这样指出。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1500余名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嘉宾云集北京,是鲜明写照。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一带一路”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主题的伟大践行者。“一带一路”通过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解决世界面临的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尤其是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能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合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平等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兼容性问题、公益性问题。

  ——根植历史,面向未来。汲古丝路智慧,解决现实普遍挑战。“一带一路”在新时期弘扬两千年丝路文明形成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在新时期推行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可持续的全球化。其倡导的互联互通,将分裂的世界、分割的市场,形成平等、横向的合作架构,能够解决跨国公司在全球分工中遗留的不公正、不均衡发展问题。

  ——开放包容,战略对接。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复杂多元、紧迫艰巨的挑战,单独国家难以应对,原有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也难以应对,排他性的小集团更是不得人心。“一带一路”倡导战略对接,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最广泛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东西、南北、中外、古今的大融通。“一带一路”之六大经济走廊沿线众多国家中,有8个最不发达国家,13个非WTO成员国,24个人类发展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这些国家给世界和平和全球经济在拉后腿,现在将和平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一带一路”上,绝非偶然。

  ——开发性金融弥补市场经济发育不良与基础设施短板的双重困境。不同于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不只是金融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制度建设的活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中国就希望通过金融服务的推广来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制度建设,这就是开发性金融。过去,中国有“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改革开放又有“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的脱贫致富经验,让世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很容易为“一带一路”四个字所打动。三十余年将七亿人脱贫致富,占人类脱贫致富贡献的七成,这是激励许多发展中国家愿意跟着中国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最直接动因。没有基础设施,就很难实现工业化。

  ——发展导向而非规则导向。发展是解决所有难题的总钥匙。规则当然重要,但要不断成熟、循序渐进形成。中国改革所探索出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短板,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桶金,通过养鸡取蛋而非杀鸡取卵,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培育了新的市场。像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双重内陆穷国,按市场经济是很难获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但获得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彰显“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中国模式魅力。印尼雅万高铁之所以中方击败日方胜出,背后是中国国有银行的支持。中国模式在非洲正大显身手。非洲第一条中国标准跨国电气化铁路,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都采用中国模式。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和蒙巴萨港口建设也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工业走廊、经济走廊、经济发展带模式,先在沿海地区试点,继而在内陆港口城市和内陆地区试点推广,形成经济增长极、城市群,带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在,“一带一路”要让非洲市场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手,帮助非洲获得内生式发展动力,形成经济发展带,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脱贫致富。

  总结起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也是为了解决世界性普遍难题:

  第一,贫困问题。中国人说“盗贼出于贫穷”,很多地方落后,冲突对抗源自贫穷。只有让他们互联互通——中国的经验就是“要致富,先修路”,才能了解外部世界。互联互通,就是我们生产、生活方式重新布局,要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

  第二,贫富差距问题。在美国有1%和99%的问题;在欧洲,贫富差距助长了民粹主义。世界的贫富差距问题与全球化布局密切相关。最大的贫富差距就是沿海-内陆地区的贫富差距。“不患寡而患不均”。怎么实现解决贫富差距?最重要的是“东西互济,陆海联通”。

  第三,治理问题。“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久久为攻,步步为营,滚雪球一样的发展,有“五年规划”,还有“两个一百年”等等,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羡慕。当今世界之乱象,就是如何治理,怎么解决不折腾的问题、碎片化问题。中国人考虑问题是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很多人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说中国修高铁是不赚钱的。他所谓的赚钱就是卖了多少票,但是修高铁以后带来的房地产、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是考虑不到的。所以,不能用原来的模式理解“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三大短板,第一大短板是原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第二是补世界经济短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短板;第三是补全球化短板,打造包容性全球化。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在世界上受欢迎,这解决了世界上重要的发展难题、发展瓶颈。中国人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实事求是,主张将自身利益与别国利益结合,如此才形成了全球大合唱。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分获“2015年中国好书”、“2016年中国好书”,新著《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

上一篇:“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好答案——来自第五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声音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4月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