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范大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要讲好四类中国故事

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论述为我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因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可以引发国外民众的共鸣,还有助于获取其对我国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迅速认同。而接下来如何“讲好”和“传播好”就成了我们要认真思考的命题。当然,在此之前,我们要首先回答“讲什么”和“传播什么”的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绝不是什么中国故事都讲,而是要根据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运用好中国故事这一手段,使我们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更加富于吸引力和感召力。具体说来,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要讲好以下四类中国故事:

政策故事这类故事通常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解释某项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讲好政策故事是一项世界难题,其中很大因素在于政策本身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属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天然差异。近些年来,我国在讲好政策故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怎样以例为证、以小见大,借助政策故事诠释好政策意图,依旧是新时期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挑战。目前,中央领导集体已经率先垂范,开始在国际社会的各个场合利用政策故事来说明我们的政策意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访美时,曾在演讲中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插队的经历,他说:“我十几岁就去延安梁家河村插队,和乡亲们一起住土窑,清楚了解乡亲们的需求。当看到乡亲们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愿望:让乡亲们吃上肉,吃饱肉。如今梁家河乡亲们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吃饭有肉自不待言,互联网也已连通。忆苦思甜,让人感慨我国的沧桑巨变。”总书记用这样一个普通而真实的故事,阐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堪称讲好政策故事的典范。

文化故事要讲好政策故事,基础性的工作在于讲好文化故事。这是因为中国的每一项政策,都得益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充满智慧的文化力量。而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必须讲好文化故事,让国外民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并籍此感知中国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讲述“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的具体所指时,李克强总理就谈到一个经典的文化故事。他说明朝有一知府,对本地集市同时经营木材和火烛生意非常挠头,但他没有一禁了之或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每家商户都必须配备一口防火用的水缸并保证其常年满水,以此来确保集市内的各项交易安全、顺利地进行。他还通过这则故事阐释了“简”的含义:即并非“无为而治”,而是“居敬而行简”,“居敬”,就是作为公务人员,首先要在内心敬畏人民;“行简”,就是不要用太繁多的东西来扰民。当然,太“简”了也不行,那样就过于简慢、怠慢,没有法度了。显然,这样一个文化故事比单纯输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概念有意义得多,也会在客观上增强外宣的有效性。同样的例子还有“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介绍铁匠、锤子和铁自身的逻辑关系,向国外民众阐明纪检监察人员、巡视制度和全体党员的相互关联,从而进一步传递“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念,可谓对外传播“从严治党”的佳喻。由此可见,讲好文化故事对于解析那些饱含中华智慧与文化的政治概念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人物故事一提起人物故事,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好莱坞“铁匣子”或漫威及DC动漫里的英雄,他们本着“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的信念,拯救人类灾厄、捍卫世界和平。需要承认,在描述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叙事策略方面,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确实存在短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吸收或借鉴别人讲故事的架构与设计,结合中国自身的文化特征和人性中共同价值的东西,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有血有肉的、传递正能量的人物故事。白岩松的著作《白说》里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无锡有两大家族——荣氏和钱氏。荣氏家族出了荣毅仁这样的国家副主席,钱氏家族出了钱穆这样的大学者。钱穆有个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语文、历史都是第一名——双百,他的名字叫钱伟长。钱伟长进了清华以后,陈寅恪希望他学历史,闻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学文学。可是入学第二天,就爆发了“九 一八”事变,钱伟长夜不能寐,觉得学历史、学文学都无法拯救民族命运。他左思右想,跟同学探讨交流,只有学造坦克、强大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前途才能慢慢变好。造坦克就得学物理。第二天钱伟长跟学校说,我要学物理!老师打开成绩单一看,乐了,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数学加化学一共20分。考成这样,您还敢学物理?但看到钱伟长态度坚决,学校便跟他达成了一个协议:在物理系试读一年。如果一年后,物理成绩能达到70分,就继续学,达不到就回中文系。钱伟长答应了。他毕业的时候,成绩是物理系第一名。这个中国式人物故事里通篇没有出现“中国梦”的描述,但却完整地表达了中国人内心深处对“中国梦”的认同,即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热切期盼。由是观之,在传播特定概念时,只要讲好典型性、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就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价值观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因此,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提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为此,我们要积极向世界推介那些表达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当代优秀作品,以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譬如2015年上映的电影《烈日灼心》,就是一部讲述当代中国人理解和认知“法治”这一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里面有一段精彩的台词:“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这样的价值观叙事把中国人的“底线思维”意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无疑会对“依法治国”等重要政治概念的对外有效传播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从广义上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对外话语体系的重合或交叉部分即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而以上四类故事同样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对外话语体系范畴。但是,当这四类故事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我国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时,它们就成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概念和逻辑是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整体框架,那么政策故事和文化故事就是这个框架的外立面,它们能够引发同理心并更具说服力;而人物故事和价值观故事是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基石,是建立在人性、理想、善恶、是非等观念的共感共鸣基础之上的。我们只有夯实根基,才能使得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理论框架愈加坚实;也只有装饰好外立面,才能使得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金字塔化作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者: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对外传播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一级翻译)


上一篇:[光明讲坛]刘冬颖:孔子的社会生活观
下一篇:求是访谈|金民卿:越是在重大历史节点,越需要领导核心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