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澄清关于“一带一路”的几个误解

■从我们自身来讲,“一带一路”意味着开放的扩大: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从合作的国家来说,意味着拓展:过去开放合作的对象多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因为它们有先进的技术、有跨国投资;今后,中国将扩大与东南亚、中亚、西亚甚至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变化

■我们讲的“一带一路”,概括起来可以称为“五通”。第一个“通”是政策上的沟通,首先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沟通。然后是基础设施的连接,道路、铁路、航路的畅通。接下来就是资金融通和贸易相通。最后还有第五个“通”,那就是民心相通。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不只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先后发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这以后,习近平同志仅在重要的国际场合中,就有10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倡议。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典型形式。用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来深化拓展国际经济在新阶段的合作,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希望与周边各国和谐共处的理念。

从对外开放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它是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新的阶段,跟以往有一些不同,也可以说是以往的延伸,但并不是改变。

第一是开放区域的扩展。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区域,现在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开放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家重点考虑的是中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合作,并且通过这些地区走向欧洲、走向非洲。

第二是合作对象的扩大。从我们自身来讲,“一带一路”意味着开放的扩大: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从合作的国家来说,意味着拓展:过去开放合作的对象多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因为它们有先进的技术、有跨国投资;今后,中国将扩大与东南亚、中亚、西亚甚至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变化。

第三是投资对象的变化。以前,中国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外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投资。最近10年,中国对外投资也发展起来了,对外投资更多的是通过收购兼并进入发达国家,同时也到一些中东国家、南美国家进行资源开发的投资。但是,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这些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

投资的发展,将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首要内容。其特点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一般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不同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就投资的重点而言,基础设施投资先行是首要特点。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站等建设蕴藏很大的需求。在这类投资中,主权基金和国际合作性发展银行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倡导的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行、丝路基金等将具有重大意义。这类投资需要各国在取得发展共识、有效实现政策沟通下加以推进。

开发区投资是产业投资的前提和有效方式。实践证明,开发区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配套和特殊政策管理等。各类开发区包括保税区、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等的集中发展,是中国开放型发展道路的特色和经验,也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形式。在当地政府配合下,中国企业通过投资方式进行开发区建设,将是首先需要推进的投资方向。通过土地开发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为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是贸易的变化。过去,我们更多注重的是通过外商投资发展加工贸易。中国主要是进行低端的劳动力加工,跨国公司安排产业发展并掌控出口网络。未来,我们会扩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这些贸易关系在过去相对来讲是比较次要的,数量上也比较少。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呢?那就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发展。

第五是合作内容的变化。未来,我们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建设有两个重要目的:一个是帮助相关国家形成发展的基础条件,如国内的道路、电站和资源开发能力;另一个是与这些国家的道路连接起来,为今后的贸易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基于一些国家相关产业薄弱的现状,中国企业还可以组团方式投资,在当地迅速形成生产、出口能力,实现生产与需求的紧密结合。

对“一带一路”倡议,人们可能有一些误解,我们有必要给予澄清。比如,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中国要在这么大的区域建立自由贸易区。其实,中国并没有计划首先通过跟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谈判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如果自由贸易区建成,然后再开始考虑合作,必然是低效的。因为各个国家需求很不一样、发展水平也不一样,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必将面临重重困难。但是,这并不排斥中国与各个国家建立一些双边的,或者包含若干个国家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谈判与合作。

还有种误解是把“一带一路”只看作一种经济合作。国内一些学者有这样的理解:既然丝绸之路以前建立在贸易基础上,那么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也就是经济合作。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经济合作是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特别是,如果经济合作局限于资本、资金的融通或者贸易,那么就会更加显得局限。

我们讲的“一带一路”,概括起来可以称为“五通”。第一个“通”是政策上的沟通,首先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沟通。大家要有一个共识,即发展基础设施的共识、发展经济的共识,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政策的协调。然后是基础设施的连接,道路、铁路、航路的畅通。这样的沟通为贸易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接下来就是资金融通和贸易相通。最后还有第五个“通”,那就是民心相通。它包含广泛的文化交流、教育的合作、社会意义上的合作乃至妇女和儿童事业的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不只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

还有人把“一带一路”单单看作中国对外援助,这也是不准确的。中国非常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也具备了相当雄厚的资金。在诸如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机制中,中国会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一带一路”本身不是一个单方面的援助,更不是所谓“马歇尔计划”翻版。“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共同利益,是合作,是帮助沿线国家发展经济,然后实现共赢。

还有一个误解:有些国际媒体说,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是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诚然,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某些产能出现了过剩,特别是资源产业如钢铁等。但最近几个月来,中国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逐步有回升的势头。也就是说,经过七八年的市场调整,许多过剩产能已经被消化了,有些企业已经关闭了。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这个误解需要澄清。当然,中国在产能方面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我们可以与相关国家展开合作。

( 张幼文作者为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上一篇:专家释疑京津冀雾霾五大误区
下一篇:人民币贬值是“洪水猛兽”吗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