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从本土智库到国际智库

  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是一家位于波兰的独立、非营利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其创建理念强调基于实证的决策对于改善社会经济福利的重要性,其使命是提供客观的经济分析,提高决策的质量。

  社会经济研究中心(CASE)是一家位于波兰的独立、非营利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其创建理念强调基于实证的决策对于改善社会经济福利的重要性,其使命是提供客观的经济分析,提高决策的质量。

  中心的研究重点为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挑战以及全球化条件下欧盟的政策挑战。目前中心有五个核心研究议题:(1)欧洲邻国政策,欧盟扩大、贸易和经济一体化;(2)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和社会政策;(3)创新、竞争力和企业家精神;(4)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改革、增长和减贫;(5)宏观经济和公共财政。除了加强中心在欧洲的地位外,中心研究的地理区域扩大到西巴尔干和独联体。2006年之后,中心通过竞争获得技术援助项目,将研究领域扩大到中东和北非。2015年,中心的研究范围涉及土耳其、智利、墨西哥和朝鲜。

  现在,中心已经从一家波兰智库成长为国际知名智库。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排名,2015年中心在中东欧智库中排名第3,在世界社会政策智库中排名第4。

  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的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1990年1月1日,波兰实行休克疗法,以激进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在波兰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一些参与经济转型的决策者和专家决定成立社会经济研究中心。1991年中心正式成立。1992年,中心作为基金会在法院注册。中心创办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独立的现代研究机构,促进社会经济领域重大问题的讨论。中心创办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出版、教育活动以及直接资助支持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

  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的几个月,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和常设工作人员。中心的启动获得了斯泰凡·巴托雷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支持。

  中心成立之初主要的研究议题为波兰以及东欧地区的经济转轨。1991—1995年间,马雷克·达博罗夫斯基领导的专家小组参与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改革计划的制定。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卢布区解体的应对、金融和银行部门的改革、价格自由化、预算约束和私有化、非垄断化、社会政策、外贸自由化、制度改革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这些项目是由开放社会基金会和斯泰凡·巴托雷基金会资助,与当地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1997年中心主办了关于经济转轨的国际会议,马雷克·达博罗夫斯基和莱舍克·巴尔采罗维奇主持了 “波兰第二阶段的经济和政治转型”的项目。自1993年起,巴巴拉·布拉什奇克主持波兰和其他后共产主义国家私有化和企业改造的研究。

  从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中心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由于在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进行的高质量的政策咨询,中心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并开始在东欧地区建立多家分支研究机构。1998年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成立。1999年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乌克兰)成立,同年IPM研究中心成立。2003年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摩尔多瓦)成立。2007年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白俄罗斯)成立。2011年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格鲁吉亚)成立。

  此外,中心还经常与其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合作研究。2006—2009年有11家研究机构参加的ENEPO(欧盟东部邻国:经济潜力和未来发展)项目是中心主持的最大的研究项目,其中5家研究机构来自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网络。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考察欧盟邻国政策的潜力,以提升扩大的欧盟与东欧国家在贸易、投资、劳动力流动、制度协调和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加快东欧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治理改革。该项目的成果包括论文、报告和政策电子简报。专著《欧盟东部邻国:经济潜力和未来发展》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2000—2011年,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与其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分支机构合作,完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前苏联地区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项目。该项目涉及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重点关注教育与医疗两个关键的公共服务部门。

  2010年后,中心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正在成为根在波兰的全球智库。2012年中心完成了“2010—2025年波兰页岩气生产的经济潜力”研究项目。报告认为页岩气的开采有可能刺激波兰经济,其重要性与波兰2004年加入欧盟相似,页岩气可能会成为整个能源部门结构改革的催化剂。此外,中心还主持了“欧盟和东方伙伴国家之间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的研究项目,劳工研究所、中欧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学者参加了该项目。

  2.研究项目与成果: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成立20年,共完成了300多项研究项目。2013年和2014年中心分别参与项目27项和22项。2015年中心参与的项目增加到42项,大量项目来自欧盟机构。中心定期出版其研究成果并且发布通讯,有7000人定期收到中心通讯。中心的成果形成了系列,如CASE网络研究与分析、CASE研究、BRE银行—CASE杂志、CASE电子简报。其成果完全通过网络发布,学者或有关各方可随意获取。在中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还有过其他的出版物,如《波兰经济前景》(1999—2010)、《创新集刊》(2003—2004)、《第三阶段改革》(2004—2005)、《全球经济》(2001—2005)、《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中欧大学工作论文》(1998—2002)。

  3.学术活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经常举办各种规模的研讨会。成立20余年来共举办122次BRE银行—CASE研讨会、7—10次年度政策研究讨论会和7次国际研讨会。从国际会议的主题看,涉及波兰经济,东欧国家的转轨与增长、超越转轨:发展的视角,欧盟扩大、全球化对欧洲的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未来等。2016年正值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成立25周年,中心于11月中旬举行题为“欧洲未来”的学术会议。

  4.治理结构:中心设有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的日常运作。运行团队包括创新与知识经济项目主管、申请团队、秘书、通讯联络专员、资深经济学家、年轻经济学家、出版主管、研讨会协调人和信息技术专家。中心不定期有实习生工作。中心设有监事会,监事会有12位成员组成。中心还设有国际化的咨询委员会,委员有18人,多位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

发展为国际智库的初步经验

  波兰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从一家波兰智库发展成为国际知名智库,其发展经验值得关注,具体总结如下:

  1.经费来源多样化。中心启动之初曾获得一些基金会的资助。目前欧盟机构、联合国机构、政府机构、银行、企业等委托中心承担相关的研究任务。中心有专人负责课题申请事宜。

  2.拓展研究方向。中心在成立之初主要关注转轨问题,如私有化、价格自由化和贸易一体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中心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欧洲一体化、财政改革和制度建设、欧洲的劳动力流动和社会聚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能源和基础设施等。从对波兰经济转轨的研究到对独联体经济转轨的研究,再到中东和北非问题的研究,中心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拓展了研究方向。

  3.重视成果质量。中心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为此就研究项目组织专业的研究团队。中心关注项目管理,每周举行一次项目管理的例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引起一些国际组织的关注,中心因此承接了一些关于中东北非的技术援助项目。

  4.推动制度创新。自2009年起,中心引入研究员制度,研究员在组织和参与中心的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心35位研究员来自包括波兰在内的19个国家。

  5.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有约350名专家参与转轨项目的研究。中心除波兰专家外,还从欧洲、北美、独联体、中东和北非吸纳专家。中心的专家来自学术界、非营利部门、私营企业、国际组织和公共部门的前雇员。中心的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中心也积极参与国际智库网络,成为俄罗斯经济智库协会(ARETT)、欧洲经济政策研究机构网络(ENEPRI)、欧洲框架—欧洲预测网络(EUROFRAME-EFN)、欧洲支持实证决策网络服务(ERAWATCH)、欧洲—地中海经济研究所论坛(FEMISE)、开放社会政策协会 (PASOS)、“远见欧洲峰会”(VisionEuropeSummit)等国际智库网络成员。

  6.维护与推广品牌。为维护中心的品牌,2016年中心与CASE咨询公司正式脱钩,脱钩后的咨询公司不再使用中心的标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设立社交媒体账户,传播中心的研究成果。2015年4月2日,中心举办首次实时网络研讨会,讨论乌克兰政治经济形势。7月9日,中心主办网络讨论会,中心和国际知名专家讨论希腊公决后希腊和欧元区的前途。中心研究人员就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提升智库的知名度。

  (孔田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上一篇:文化产业如何玩转资本? 影视业泡沫尤为明显
下一篇:潘盛洲: 关于党内监督的总体要求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