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曾峻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我们逐步形成了党、党中央和党的领袖三个层次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我国的各项工作就缺乏主心骨,就会陷入一盘散沙局面,很难整合多方力量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没有党中央这个核心,由数百万个党组织、数千万党员组成的政党,就缺乏统一的意志、行动和步调,从而削弱党的向心力、战斗力。没有党的领导人这个核心,党的高层领导就可能出现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风险,从而出现权力掣肘、无所作为的局面
■确立核心的目的在于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但这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集聚一切积极因素,抓住可能稍纵即逝的机遇,战胜实际的、潜在的风险,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障。环顾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入各种“陷阱”的原因很多,但政治分裂、重大决策失误、治理能力衰退难辞其咎。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及相应的秩序供给、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中国也难以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跃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标志着党的领导核心建设进入到新阶段。对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领导核心为什么如此重要?
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体系中,领导核心的界定与表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形成稳定的、强大的领导核心,是党领导制度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发挥政党政治功能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我们逐步形成了党、党中央和党的领袖三个层次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是从外部关系而论的,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领导政权、军队、群体等各类组织,概而言之就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是从内部关系而论的,即在党内各级组织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总书记处于领导地位。领袖意义上的领导核心是从中央高层领导集体方面而论的,即单个领导人处于中枢地位,是党的领导、中央领导的人格化集中体现。领袖、中央、党构成一个同心圆,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实体力量。
三个层次的领导核心之所以缺一不可,是中国国情及其决定的政治运行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我国的各项工作就缺乏主心骨,就会陷入一盘散沙局面,很难整合多方力量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没有党中央这个核心,由数百万个党组织、数千万党员组成的政党,就缺乏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步调,从而削弱党的向心力、战斗力。没有党的领导人这个核心,党的高层领导就可能出现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风险,从而出现权力掣肘、无所作为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致力于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央先后颁行多项法规、文件,加强各级各类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经济、意识形态、新闻舆论、统战、群团、国企、高校等领域的政治领导作用,中央政治局听取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党组的汇报。这一系列举措均突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与此同时,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规矩纪律挺在前面,其首要内容是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核心,是维护中央权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中央领导核心的具体体现。
其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个表述,标志着党的领导核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及我们党三个层次的领导核心全面形成。它不仅是继承执政党建设优良传统的需要,更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到由大向强的关键时期。过去30多年间,我国走完了西方国家三四百年所走的路,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拥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各种发展陷阱、疑难杂症、两难命题摆在我们面前。复兴路上,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会进退失据、贻误战机,甚至出现颠覆性失误。
过去4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执政团队,以政治家的眼光、战略家的智慧、实干家的作风,提出系统完备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家治理、军队治理、全球治理和政党治理方面开辟新局面、取得新成就、达到新境界,得到党内外、国内外高度肯定和一致拥护。这也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具有的政治担当、战略定力、执政智慧。
未来几年,全面落实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破思想观念和利益阻隔藩篱,不断化解前行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仍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相应的政治权威。由此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由此可以说,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顺理成章、合乎党心民心。
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反映中国共产党政治传统的连续性一面,而且包含着发展性的一面。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放在改革创新大背景下,结合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结合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才能准确把握政治核心的时代含义及其实践意义。
确立核心的目的在于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但这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集聚一切积极因素,抓住可能稍纵即逝的机遇,战胜实际的、潜在的风险,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障。
环顾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入各种“陷阱”的原因很多,但政治分裂、重大决策失误、治理能力衰退难辞其咎。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及相应的秩序供给、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中国也难以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跃升。
从执政党自身来看,近年来的实践更加突出法理权威的建构,具体表现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力度空前加大。无论是此次全会前出台的党内法规和制度规程,还是此次全会出台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都表明执政党自身正经历深刻的转型。
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同时,重申党的各级领导制度是集体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必须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员有权检举揭发任何党组织和任何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提倡实名举报。
所有这些都说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而领导核心不是对以往做法的简单回归,而是在完善党的自身建设的前提下,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