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课题制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1999年我国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行课题制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课题制管理出现了一些弊端,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加快推进社科课题制科研管理模式改革。

  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科课题制管理中存在着若干突出问题,导致了部分社科课题在申报、研究、结题中出现了一些学术失范现象,不容忽视。

  课题多头申报屡禁不止。现有社科类课题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计划碎片化和课题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问题上,具体表现为课题布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分类资助方式相对不完善。据统计,现有的近100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由近40个部门管理。资金量比较大、覆盖面比较广的中央财政经费中的社科类课题,现在分属于国家社科规划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十多个部门,近30个社科基金项目;大多数行业的管理部门、各省市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都有一定的科研经费,发布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由于部门之间课题立项衔接不够,没有统一的项目数据库,导致课题查重困难,科研人员以同一内容或者稍微“改头换面”多头申报项目、多渠道获得资助的学术失范现象屡禁不止。

  我们研究发现,课题经费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现象比较普遍。社科工作者对于社科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批评意见很多,认为严重打击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一是刻板的科研经费管理脱离了科研的真正需要,经费管理过严,程序繁琐,科研经费使用困难,报销经费耗费科研人员大量精力,出现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二是不注重社科特殊性,背离了文科科研现实,对文科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不予以承认和尊重,经费管理见物不见人,不利于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课题结题助长出版资源牟利。社科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重立项、轻结项,严过程、轻成果的现象,特别是结题成果鉴定上,重数量、轻质量。有的课题管理部门,还以论文发表的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如CSSCI)、著作出版社是否是国家百佳出版社等为标准,代替了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从现状来看,这种“以刊论文”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刊物以出版资源牟利的学术失范的行为,造成了学术出版公共资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浪费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再者,即使是发表(出版)在有严格同行评议的学术声誉度高的期刊(出版社),也只能表明论文或者著作在创新性等方面有学术价值,符合期刊(出版社)的发表(出版)标准,而不能认为该成果就达到课题研究的要求。现实中,文题不符,报送的课题验收成果的题目和内容偏离课题立项设计,与课题研究内容不太相关,在各种项目结题的成果鉴定中,占据一定的比例。针对上述问题,当前亟待健全社科课题制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强立项顶层设计

  加强社科课题立项顶层设计,解决申报中的学术失范。要彻底改变社科课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优化整合各类课题等,在顶层设计上减少课题申报中的学术失范行为。

  当前应加大社科课题经费投入。要按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原则,确定社科项目经费与科技项目经费合理比例和同步增长速度,加大社科项目经费强度、扩大项目资助覆盖面,满足当前社科科研发展的需求。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做好各类社科基金年度预算方案的综合平衡。建立各类社科基金的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对于立项数量小、经费资助少的项目予以合并或者撤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与决策机制。

  相关部门应建立社科课题管理平台。建设国家社科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项目立项评审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查重机制,防范学术失范。统筹社科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社科项目管理平台。有关部门和地方在现有各类科研项目数据库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数据结构、接口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建成国家社科项目数据库;实现与地方科研项目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建成统一的国家社科管理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开放服务。逐步推行网络评审和视频评审,对评审立项全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让立项评审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进一步完善社科课题资助体系。通过完善资助体系,防范学术失范。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根据国家和地方现实和长远的需要确定科研项目选题,并且针对有重大学科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自由选题给予重点资助。课题管理以“结果管理”理念为中心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同行评议对科研成果进行把控,减少繁复的过程监管,增加结果评定后的结题奖励和追责机制。丰富科研资助形式,增加后期资助、赎买制、滚动资助、应急资助等形式,鼓励自由探索和自主科研。

  加快经费管理改革

  加快社科课题经费管理改革,杜绝使用中的学术失范。建立健全与科研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相连的分配激励机制,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科学界定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范围。

  一方面,加大对课题组成员中科研人员绩效奖励,以彰显对智力劳动的支持。目前,科研人员对于课题经费的最大期盼,是尊重人文社科科研的特殊性,从“以物为本”转为“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承担课题的人能从项目中拿到绩效。

  另一方面,改革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强化服务社会职能。对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社科类的政策咨询、研究报告、规划方案等横向课题,要改变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使用机制,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但要简化程序,注重结果导向,经费使用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有关智库成果实施“课题赎买制度”,作为智力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集中购买课题科研成果,直接取消经费管理环节。

  完善成果管理机制

  完善社科课题成果管理机制,严禁结题中的学术失范。

  不断完善社科成果库。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项目承担者必须按规定提交成果报告,成果报告提交和共享情况作为对其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当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已经初步建立了各自的成果数据库,但统一的成果数据库还有待完善。有关社科管理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社科成果共享成果库,制定社科成果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国家资源持续累积、完整保存和开放共享,发挥社科课题成果的智库作用。

  推进实施严格的同行评议。建好专家队伍,坚持学术先行,强化专业定位,按照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把同行评议专家打造成为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成为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成为学术评价的助力者和完善者。依靠同行专家,在课题评审、结题鉴定、成果出版等方面,坚决实施同行评议,抓好成果质量。为排除各种人情、关系、面子上的干扰,部分课题成果鉴定可以实施匿名评审制度,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

 

  (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课题制’科研管理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黄华伟 杨端光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上一篇:党规国法既非对立,也不可混淆
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的社科文献情报研究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