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并不仅仅指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军事大国,而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并在思维方式上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要求。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后,下一步就急需培养大国思维。大国思维的确立要有独特的路径,特别是要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
全球整体利益的维护者
历史表明,经济强大并不必然具有大国思维。大国思维的主要表现是看其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概念上,大国思维可以看作一种风范、一种价值追求或者一种话语权。同时,大国思维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国家的自我反思、自我定位,展现了一个国家如何科学地摆正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大国还必须学会用国际的惯例和多数国家认可的方式,来处理内外相关事务。
当然,大国思维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里所列的,仅仅是很少的几个方面。但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大国思维看成“我有钱我是老大”“天下唯我独尊”那种霸道思维或“土豪思维”。确切地说,大国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当模范国家、榜样国家的思维,是敢于担当的精神。
从大国思维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人类思维。也就是说,大国要敢于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大国思维必须超越民族的视野,能够为整个人类的未来和长远发展付出自己独有的贡献。尤其是,大国要对人类有价值贡献,能够以人类的共同话语方式去表达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都不及价值观的影响。能够提出并践行独特的人类价值观,是大国能够展现人类思维的关键。而且,大国提供的人类价值观念,一定是人们愿意采纳的,而非强制灌输那种价值独断主义思维。这种具有思想穿透功能的价值观念,是大国思维的要害所在。
二是全球思维。也就是说,大国必须超越国界,从全球的视角去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全球视野、是否在地球村中去定位本国和本民族的价值追求,是大国思维的典型特点。
眼界决定胸怀。大国思维不能将自己局限于“井底之蛙”,而必须从全球整体性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去规划远景。站在全球思维的视角看,大国不应该是简单化的、咄咄逼人式搞扩展主义,而最好要悄无声息地产生影响力、号召力和辐射力;不应该是直接将战略意图摆在明处,而要通过成为全球整体利益的维护者,进行恰当的国家角色定位。
三是开放思维。大国必须具有开放性,不能自我封闭。一旦决定走大国思维的路子,就必须遵循开放原则,缩小本国内部事务的封闭空间。许多在小国属于内部事务的,在大国就可能属于公共事务。这犹如公众人物,其私人空间随着公众关注度的提高而不断缩小。
大国思维同样如此。开放思维要求大国能够兼容多样性、多元性,具有高度的宽容胸怀和气度,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差异性给予包容和理解,并通过不断吸取其精华来壮大自己。
四是合作思维。大国思维要求的是人类整体联合意义上的合作,要致力于解决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和未来的大问题。一旦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被确立为共同义务,大国有必要率先行动,并联合整个地球村去解决问题、承担义务。就此而言,大国思维是一种敢于担当的思维模式。它不是要叫嚣得厉害,不是威胁别人的生存空间,而是善于跟他人共存、共享和联合发展。
不在国际舞台上当救世主
要养成大国思维,并非一朝一夕可成,要靠大国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自我摸索,经过长期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组基本关系。
要处理好坚守人类共同价值与提出新的更高价值形态的关系。大国不能单单局限于被动地采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既有价值观念,而必须对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贡献。大国要做更高形态的价值观念首创者、引领者,形成号召力和感染力。人类已有的共同价值是必须守护的,但大国还应该要有新的人类价值贡献。
要处理好国际义务与国内发展的关系。大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会更多、更主动。但同时,大国更需要处理好本国发展的问题。真正的大国不应在国际舞台上充当救世主。而要像飞机注意事项里说的那样:一旦发生意外,救人者先须确保自身安全。
要处理好自我张扬和韬光养晦的关系。一旦选择大国思维,就会成为公众视线的焦点。不过,当被公众聚焦的时候,如何做到不自以为是,才是要紧的。尤其是当东方文化强调韬光养晦之时,一个大国如何合理适度作为,就是摆在其面前的必然难题。
在今天的地球村里,每个国家都在强调话语权。任何国家要争取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学会恰当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所以,按照国际惯常的思维和话语体系去思考问题、扮好角色,是一个重要因素。
要处理好面向世界与坚持民族特色的关系。这里想强调的是,大国思维意味着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不特立孤行、我行我素。例如,尊重多样性、坚持必要的价值中立、无例外地尊重人民主体性、人性的关怀等,都是国际主流思维中的底线法则。
(何云峰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