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文涛(首都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应该说,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正加速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无论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之间,还是哲学社会科学诸领域、各学科之间越来越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首要任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哲学社会科学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批判精神,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理论和学科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实现跨学科的合作共生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视角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产出更多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坚决克服部分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以及“失语”“失踪”“失声”的现象,真正做强做大马克思主义学科。
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系统阐释新时期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就是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经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单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科之间的大跨度、多方式的广泛交叉,逐步打破诸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各学科间的壁垒,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使交叉学科的设置同社会发展紧密相联。通过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深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坚持以育人育才为根本,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积极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战略主题,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高校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发挥自身多学科综合集群的资源优势,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建设多元、开放、互动、协调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生态群,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要真正把学科建设目标与育人育才目标统一起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育才新格局。
坚持以文化传承创新为载体,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凝聚成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多种文化成分包容共生、交叉融合的状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必须深入促进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文化艺术类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不同学科的学术思想、观点、标准以及话语体系的有效碰撞中,在充分的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不断激发文化传承创新活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还要研究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真正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分析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