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其中,把“时代性”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对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其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真理力量之来源,在于对时代问题的准确把握。时代不同,问题则不同。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研究时代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历史脉搏、找到新的规律,从而推动理论创新,并用创新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面临着时代化的任务。这是因为,经典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化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不仅没有完成工业化,而且还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显得尤为迫切。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当代中国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领导党。党领导国家和社会,必须自己要先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步伐,更要使党的自身建设适应时代发展。为此,首先要求在思想理论建设上走在前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时代化的问题。相应地,在不断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的建设也必须体现时代发展的新特征。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党的建设不可能在超脱社会的真空里进行,而是与党领导的事业和所处的环境密切联系。不同的时代,党的建设面临不同的课题。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党性锻炼的熔炉。革命战争年代,党性锻炼的重点在加强阶级性、革命性、纪律性。全国执政后,特别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性锻炼在强调革命性、纪律性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建设性、团结性、发展性等。在这方面,我们党有许多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1957年整风运动后期,发生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逐步改变了党对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主要矛盾的判断,以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受此影响,党内政治生活中,仍然延用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运动式的做法,搞大批判、上纲上线,甚至把阶级斗争引向党内。这种做法,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发展是不符的。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我们党恢复了过去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作出“不搞运动”的决策,不断推进党内生活的制度化,用经常的、规范化的党内政治生活来解决意见分歧、加强党性锻炼。30多年来,我们党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能够体现时代性,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能够把握时代要求,党的事业就顺利;相反,如果党内政治生活一成不变、墨守陈规,甚至开历史倒车,与时代发展割裂开来,党内问题就无法得到有效克服,就会影响到党的科学决策和团结统一,党的事业则遭受损失。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是回应党的建设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在当代中国,执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显著区别。这就是,在中国,执政党不仅在国家与社会之上,同时又要进入到国家与社会中,并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只是选举的工具,主要活动舞台在议会,主要活动的时间是在换届选举之时。于是,在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社会的变化,会迅速反映到党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面貌为之一新,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然而,同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党的建设状况还有不小差距,党内政治生活时代性仍显不足。其客观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深入到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社会阶层广泛出现,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仍然沿用过去党内政治生活的传统内容和形式,则很难吸引人。如果党内政治生活不充分,党性就不能得到很好锻炼,党内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净化,党的建设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总之,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自觉运用历史经验、直面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必将为执政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新动力,将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方涛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该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唯有持续改革开放才有美好未来
下一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