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重在共建共享

  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亿万农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迫切需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尤其是要在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上下功夫。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健全,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相较于资源集聚、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大中城市,作为亿万农民生产生活的广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然较为匮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影响和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跟过去许多地方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看得见的“硬指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对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等看不见的“软任务”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短缺与闲置现象并存。与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物质载体缺乏相比,部分农村已有的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不规范、开放不到位、服务效能低的问题更加令人遗憾。不少地方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还是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等靠要思想严重,多元化投入机制没有建立,市场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够。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了仅有的公共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背离了党和政府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政策的初衷,亟待纠正和解决。

  推进共建共享的对策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特别是要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阵地和平台。要从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活动着手,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法治宣传、科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作等权利,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途径和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探索通过向文艺院团、民间文化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要强化民间文艺团队组建和培育,激发农民群众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可以吸纳有文艺特长的农民群众组建不同门类的文艺协会和志愿者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又为各类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文艺才能的舞台。

上一篇:用“五观察五看”提升干部考察工作水平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 三个“关键词”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