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传承长征精神,重在“不忘初心”

 作者:张云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虽已成为历史,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恒的。这种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传家之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今天,我们在重温和传承长征精神中,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呢?

  不忘初心,不能忘掉的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尽管红军将士开始还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当时,党的各级政治部门要求全体指战员、政治工作人员“有最大的坚定性,胜利的信心,铁一般的团结”;各部队采用以军政首长致红色战士或干部的信、召开干部会议、强化报纸宣传、上政治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信念教育,把广大指战员朴素的阶级感情升华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使之坚信“党的事业必胜”。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红军才能成为一支打不垮、拖不散、难不倒的钢铁劲旅。

  当时,如果问我们的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会回答你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再进一步问他,他会回答你:“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更进一步问,他会回答你:“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每个参军农民,都经历了对革命目的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最终成为每个革命战士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政治思想和斗争信念。战斗力就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不忘初心,不能忘掉的是战胜艰难的顽强意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楷模,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据统计,长征中平均每天走37公里,平均每前进70米就牺牲一个人。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脚下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还要跨越巍然耸立的雪山、茫茫无际的草地……就在这样“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酷暑严寒、干渴饥饿,转战10多个省,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终于从百万敌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生路,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既有普通战士,也有军团长和师、团首长。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喋血娄山关,红25军政委吴焕先血洒四坡村,红34师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掏腹断肠。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刘华清长征途中腿部受伤,他以“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的决心,硬是随军长征。

  不忘初心,不能忘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惨败;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违背实事求是原则酿出的苦果,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赢得胜利,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结果。

  纵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取消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正确路线;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实施,都体现了党中央的大局意识、目标意识,无不与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求实精神息息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遵义会议是我们党从1921年诞生以来,第一次没有依靠别人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一次会议。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也解决了当时同样迫切的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不忘初心,不能忘记长征是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精神的写照。出于对党和红军濒临绝境的挽救,毛泽东同志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在黎平会议以前,至少六次公开向中央“三人团”提出过意见。虽均未被采纳,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在意见被否决之后,仍然服从组织的决议。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极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维护团结统一的用心。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行军途中,朱德、周恩来同志都曾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则踏着泥泞道路艰难前进。我因撰写《陈丕显传》,采访过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家安全部原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原部长罗青长。他回忆过雪山时的情景:同班有一个名叫姜钟的同志,由于年小体弱,又得了雪盲症,行动十分困难。班里的战友们发誓:“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就是背也要把姜钟背出雪山。”高山缺氧,空气稀薄,一个人行走都气喘吁吁,再搀扶一个人,困难可想而知。但战友们就是凭着阶级友爱,共同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雪山。

  不忘初心,尤其不能忘掉的是党的群众路线。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之情的生动历史。长征出发时,苏区人民为红军几乎捐献了一切。红军扩兵招兵,苏区青年踊跃报名,母亲送儿参军;红军筹粮饷,苏区妇女把耳环、首饰捐上;红军架浮桥,苏区百姓捐完木头捐门板。长征后期,红军经过川西北阿坝地区,那里人口仅20余万,人均年有粮食600斤。但从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间,红军三大主力10万人先后过境或留驻此地。阿坝地区藏、羌、回、汉各族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2000万斤、大小牲畜20万头、土盐5000余斤。当地人与红军同吃草根树皮,共同渡过难关,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草地时,饥饿是最大的困难。虽然在行前准备了一些青稞麦,但最多只能吃3天,怎么办?红军战士挖野菜、拔草根、揭树皮充饥。后来连这些东西也很少了,就把皮带、坎肩、马鞍子、皮鞋等切成小片煮着吃、烤着吃。有的同志吃野菜中毒,有的吃皮带咽不下去,有的拣大便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洗洗吃。为了能生存下来,有的还喝马尿、人尿。

  当时,炊事班有个战士张思德,就是后来《为人民服务》里高度赞扬的主人公。他担心野菜有毒,就自己尝过后再让别人吃,有一次竟然中毒昏迷许久,此事被广泛传颂。红一军团有一位姓谢的战士,遇见从川陕苏区逃出来的母子三人,为了让他们能活着走出草地,他把自己的干粮袋送给了他们,自己却永远长眠于这死亡之地。

  总之,红军长征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光辉典范。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同样需要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

上一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
下一篇: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四个问题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