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雄杰 张雯婧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
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党员干部,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较强,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党员干部在经典著作阅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经典著作阅读意识相对薄弱。一些党员干部阅读欲望不强,更倾向于采取实地考察的学习方式,未形成阅读理论学习读物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现有专业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足够应对工作,不需再阅读经典著作;认为业务工作比阅读重要,干部只要会做事,读不读经典著作无所谓;认为工作太忙,日常琐碎已经占满自己可支配时间,实在没有多余时间阅读经典著作;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适应现实,阅读经典著作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毫无作用。正是这些不当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些党员干部阅读经典著作的意识日趋薄弱。
经典著作阅读环境亟待优化。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阅读的场所、设备及资料等,软环境主要指阅读者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周边群体氛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党内学习高度重视,阅读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当前亟待优化的主要是阅读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阅读实用主义泛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错误观念时有抬头,整个社会阅读经典著作的氛围不浓厚;部分单位开展学习活动频率低,而且学习活动涉及工作业务多、经典著作少,党组织内缺乏阅读经典著作的氛围。这些现象令人忧虑。
党员领导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亟待提升。经典著作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吸收和应用的能力。当前,部分党员干部阅读经典著作的数量、频率不足,重最新理论成果、轻经典作家著作,导致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些党员干部将阅读经典理解为单纯知识学习,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不足,难以把握和理解经典著作的实质;一些党员干部急功近利,希冀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指引某项具体工作,忽略了哲学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升作用,导致理解、吸收和应用能力不足。
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着眼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如何才能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笔者认为需要重点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化解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诸多优秀文化遗产,但在传统文化中也保留了一些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对当代党员干部阅读经典著作有着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例如,中国传统教育鼓励“学而优则仕”,基于科举制度的阅读主要目的就是应试,这种思维惯性至今还存在。再如,当前“官本位”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对权力的追求、对职位晋升的渴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攻关或应酬时间远多于阅读时间。为此,我们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引导党员干部摒弃错误观念,跳出思想误区,激发阅读兴趣,这是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文化心理前提。
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制约。市场经济体制在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此背景下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有所抬头。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来说,追求最大利益成为其首先关注的问题,而阅读经典著作以求得理论修养的提升则完全被忽略。而且,即便是一些有一定进取心的人,也往往觉得阅读经典著作的收获是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于是更易导致阅读无用观念的产生。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树立和奖励能读书、会读书的典型,大兴读书之风,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逐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制约,这是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社会环境保障。
增强经典著作的解读能力和编译水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相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当今的时代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干部在阅读经典著作时,若无法了解经典著作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只是单纯地从学术角度进行理解,就难以准确理解其内在精要。同时,虽然我国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取得了极大发展和可喜成就,但在一些地域色彩浓厚、理论较为晦涩的地方仍无法直观理解,且容易导致曲解。为此,要在继续提升编译水平的同时,加强经典著作配套读物、通俗读本的编写工作,为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地理解经典著作提供具有历史性、学术性的科学参考,这是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