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着力点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加速企业去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全民素质;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推进供给侧改革进程。然而,目前我国仍属于“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不同收入阶层群体在政治态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会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低收入人群比例仍然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地域分布不均。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对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至关重要。

  经济先行,物质保障。借助当前改革形势,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第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借助互联网金融、共享金融发展潮流,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结合,打造新兴金融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涵盖领域。第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型人才比例,实现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变。第三,经济发展带动消费发展,扩大内需,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企业及劳动者社会价值,奠定阶层转变基础。

  制度变迁,完善改革。改革税收制度,减轻税负负担。改革税收制度不是不征税,而是在原有税收基础上,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当提升高收入者税收比重,降低低收入者纳税压力,配合相应的财政转移工具,合理化阶层收入。完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制度,平衡工资收入,做到“提低、稳中、限高”。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保证劳动者工资增加幅度大于物价上涨水平,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减少收入过程中的二次分配;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监管垄断行业,规范工资收入,规避行业过程中的灰色收入,取缔行业非法收入,充分保障收入的公平性。此外,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让一切资本、技术、知识活力竞相迸发,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能动性。

  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改革现有生产方式、生产理念,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迈进,实现产能突破提升,扩大市场经济效益,提升全民收入水平;扩大高技术人群、创新性人才以及白领阶层比例,通过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实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向发达国家标准迈进,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吸引更多潜在人群涌进中等收入群体。

  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第一,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传统户籍歧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外来高技术人员基本权益,使其尽快融入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技能优势,在工作岗位中占据中坚地位;第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非农岗位,增加农村就业人数,支持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第三,整合利用城乡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支持城市建设,激发城市消费需求,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中等收入阶层群体由量到质的飞跃。

  教育孵化,人才储备。良好的教育背景是中等收入阶层的重要特点之一。当前我国应保证教育公平性建设,提升教育普及程度,注重对全社会的教育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使农民接受更多的教育,改善农村就业状况。

  强化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一,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完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术型、研究型、职业型、创造型人才的均衡发展,全方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第二,强化高等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第三,增强就业支持力度。国家应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保障大学生就业,并设定一定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充分施展能力的平台,利用自身知识,通过个人努力,跻身中等收入群体。

  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二次教育,承办部分成人学校、夜校,邀请专家学者及企业先进人物,开展相应的知识讲解、技能培训课程,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使劳动者掌握一门工艺技术,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增加劳动者收入,从而迈进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福利跟进,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强社会保障力度。首先,全面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扩大福利覆盖面。其次,改革现有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大财政拨款和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建立高覆盖率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保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此外,深化企业福利待遇改革,创新员工保险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相挂钩,以企业发展带动员工自身收入提升,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全面提升员工收入。

 

   (陈华 张敏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文系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1414ATJ01-3]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前提是提升发展质量
下一篇:在继续“赶考”中交出更优异答卷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