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周文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我国治国理政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上,先后有多种发展观(或叫发展理念)影响我们的发展。首先是“浪漫发展观”,它的典型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违背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但没有推动发展,反而伤害了发展。
第二是“荒唐发展观”,典型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它荒唐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没有阶级性、没有社会性的东西,硬说成是有的;二是把好的一端拱手让给资本主义,把差的一端留给社会主义。这种发展观加上“十年动乱”的政治原因,把我国国民经济搞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
第三是“重点发展观”。如大办农业“以粮为纲”、发展工业“以钢为纲”,重点发展城市、发展经济、重点解决眼前问题等,就是重点发展观的做法。重点发展观准确地抓住了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所以,指导着我们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然有重视,就会有忽视;既然有重点,就会有一般。所以,我们重视了城市,忽视了农村;重视了经济,忽视了社会;重视了发展,忽视了资源环境;重视了眼前,忽视了长远。于是科学发展观就应运而生了。
第四是科学发展观。它突出地强调以人为本,把人看作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以人为本的最重要内涵。同时,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我国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思路、手段及其发展成效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高消耗(消耗能源、消耗资源)、高排放、产业层次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生态环境资源造成难以承受之重,也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于是,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仍然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仍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仍然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五大发展理念又发展了科学发展观,主要表现在:第一,把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五个重要思想提升为发展理念。即把“创新”的要求上升为“创新发展理念”,把“协调”的要求上升为“协调发展理念”,把“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绿色发展理念”,把“开放”的要求提升为“开放发展理念”,把“共享”的要求提升为“共享发展理念”。这些提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重大变革。第二,丰富和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例如,把“以人为本”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把“创新”的要求提升为“创新发展理念”,并且置于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突出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协调发展中第一次要求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协调;在开放发展中强调注重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因此,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每一个企业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也与全社会密切相关,每一个单位、家庭和个人都负有重要职责和义务———例如,为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而奉行绿色工作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因此,我们无论身在何种岗位,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力求把五大发展理念内化为我们的大脑软件或操作系统,转化成自觉的五大发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