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严书翰: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纵横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我们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说到底也就是要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党的开放襟怀推进到新境界。

  【关键词】开放襟怀 大国外交 对外开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来所走过的波澜广阔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党面向未来的使命、面对挑战的考验,回答了党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

  经历过95年的历练,中国共产党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开放襟怀是构成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考察中国共产党开放襟怀的由来、演进和达到的新境界,对于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尚未在全国执政时,就展现出开放襟怀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在旗帜上写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有句名言:“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①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是由它的指导思想所决定的,并成了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内容。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旧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革命形势,使我们党只能长期在最落后的偏僻农村开展斗争,一度几乎与外域隔绝。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其胸襟从来都是开放的。

  1935年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随后爆发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了局部执政时期,即延安13年。当时延安这块解放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向往的地方,延安这块热土也张开双臂欢迎海内外人士。国内的热血青年来了,海外爱国华侨的代表团来了,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英美等国记者来了,与共产国际一度失去的联系又恢复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在延安时期得到了初步的、较为充分的展现。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召开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专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内外政策,在外交政策方面他明确指出,要在“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及友谊这些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并巩固邦交,解决一切相互关系问题”。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此文被历史学家称为“毛泽东规划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设计了新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毛泽东完全赞成新中国要与世界各国做生意,他指出:“我们只反对妨碍我们做生意的内外反动派,此外并不反对任何人。”再次重申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还体现在对文化的认识上。当时一些反共势力及其代表人物把“反文化”、“反传统”的罪名加在共产党头上,以混淆是非、蒙蔽群众。对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的几篇文章给予了有力驳斥,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待文化的态度。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要打倒的是帝国主义文化、奴化思想的文化和半封建文化。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建立不起来。”毛泽东还精辟地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②当时我们党讲的文化也包括外国文化。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阐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上述思想和主张都是中国共产党尚未在全国执政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从这些卓越的思想和主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开放襟怀。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年,党的开放襟怀的展现和演进之路是不平坦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30年,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重新焕发、充分显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开放襟怀进一步显现,但展现和演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在经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共产党开放襟怀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和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可喜的成就。这一时期,包括对开放性认识在内的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成果集中体现在毛泽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的两部著作,即《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中。

  《论十大关系》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对矛盾,即十个规律。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精辟阐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完全赞成“向外国学习”的口号。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毛泽东还专门讲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问题:“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继续和发展党的八大正确方针的重要成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再次强调了向外国学习的方针和态度:“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毛泽东还指出,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联系实际、具体分析的态度。

  今天我们回过头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年,党的开放襟怀的展现和演进之路是不平坦的,曾经历了曲折。产生曲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外部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敌视我国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封锁我国,使我国的对外开放方针不能很好地实施,只能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对此,邓小平有过明确的论述:“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国际上反对中国的势力,反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势力,迫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③二是内部的原因,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实践。由于这一期间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左”的指导思想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等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在演进中也出现了曲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二次伟大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坚决拨乱反正,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30年,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重新焕发、充分展现。如果用言简意赅的话来概括这一时期党的开放特点的话,那么就是“赶上时代”,这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放襟怀的重要维度。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党的自身状况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密切相关。历史发展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的开放襟怀发挥得好,我们的事业尤其是对外开放就搞得好,反之亦然。正如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邓小平敏锐地看到,我们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他多次指出:我们民族在历史上由于闭关锁国,多次丧失了发展机遇,这次改革开放,无论如何要抓住机遇。他再次把我们党的自身开放襟怀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起来。邓小平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④开放也就是改革。因此,“赶上时代”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放襟怀的集中体现。

  在我们党的开放襟怀不断充分展现的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也不断发展。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就对内开放而言,从最初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到确定沿海开放城市,从建立海南省特区到实现沿边开放。就对外开放而言,经历了从广度到深度的全方位开放。我们一开放就面向三类国家(地区)一是西方发达国家,二是前苏联东欧国家,三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经历了从不熟悉规则到熟悉规则,从遵循规则再到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集中体现为经过十多年谈判,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型的经济体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12年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我们还参加或发起建立了若干地区性或世界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在对外关系上,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目标。这些都是我国对外全方位开放从广度到深度发展的有力佐证。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进入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的征程,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的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开放襟怀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自身状况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并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我们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说到底也就是要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而把中国共产党开放襟怀推进到新的境界。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认识。

  首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主要点有: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是我国独特的优势,是延续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如果抛弃了中华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精神命脉。

  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简言之,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展开说,对中华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四是要正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植根中华传统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要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要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其次,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我国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这个新征程是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拓展和延伸。这条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推进形成的。我们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坚定,是源于对中华文明深远渊源的深刻认识,是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深刻认识,是源于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条和平发展道路,决不动摇。

  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集中体现为我们提出并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演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这个划时代命题是基于我们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虽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虽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但是由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和世界上多个发展中心逐步形成,可以说当今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提出这个划时代命题是对过时的冷战思维的摒弃。当今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人,身体己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这种过时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摒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再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十八大以来,我们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统筹国内国际大局的重要着力点。因为“一带一路”既是对外开放大战略,又是国内区域发展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这些国家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占我国外贸25%)而且能加快我国向西开放,能发挥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内蒙等地的区位、资源、人文优势。海上可连接东南亚,陆上可连接印度洋,可与长江经济带有效互动,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这“一带一路”,就是再为我们国家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推进到了新的境界。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上一篇: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下一篇:党的发展思想演进与创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