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争取改革试点示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人才与产业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廊坊各项事业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创新则是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商业价值的终极目标。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产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一是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探索试行科技成果“先用后买”的创新模式。此模式允许企业先行免费试用科研成果,随后根据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付费转化”。同时,建立相应的“资金池”和“履约保证”保险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财务保障。此外,对于那些虽初入市场、缺乏竞争力,但潜力巨大且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应优先采购并精心打造其应用场景。二是着手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对于在知识产权获取后一定期限内未实施转化的应用技术类成果,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经过必要程序,可允许企业进行有偿或无偿转化。三是加强科技、财政、审计、国资、纪检、组织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提升统筹协调能力,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无缝衔接与有效执行。同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考核力度,在机构、项目、人才评价以及科技奖励等多个方面增加成果转化绩效的权重。
其次,为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从链条两端发力,确保需求方(企业)与供给方(科研院所)之间路径顺畅。一是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将科技计划项目作为推动力,依托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组建成果转化运营机构,构建“实验室+基金+公司+基地”全新转化模式,推进原创科技成果孵化。二是增强企业吸收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机制,鼓励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联合开展订单式定向研发转化,强化产业化目标的牵引作用。同时,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三是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廊坊落地转化,并提供相应财政补贴支持。
另外,强化体系支撑,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一是加速构建成熟且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市场。针对科技成果供给、交易、金融服务,动态调整专项政策,打造“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的前沿技术产业化全链条支持机制,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政府“先投后股”模式,明确政府前期以科技项目形式支持实验室科技成果“二次开发”,后期则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按照约定将支持转化为股权投资资金。二是依托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载体,通过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开展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工艺验证和试生产等活动。三是大力支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制定技术经理人专项培养政策,并系统组织各领域、各层级的技术经理人培训和资格认定。
■促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首先,为重点领域的关键企业量身定制专项人才政策。比如,针对银发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划,依托生物医药、脑机科学等产业的现有基础,制定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特别对于“链主”企业,可一事一议、专项专规,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在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探索实施高端人才薪酬补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购房补贴等多项政策,同时成立政策兑现专班,专门受理企业人才的集中申报等相关事项。
其次,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行项目制学习模式,聚焦京津冀重点产业链涉及的领域,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项目案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使企业员工在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技能。二是实行企业导师制度,引导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攻关,设立专项小组,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结合前沿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出创新方案的员工进行奖励,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促进技术突破。三是加强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尝试举办“政企才互动”培训班,搭建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和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学习的新平台,激发资源共享、互促创新的潜在动力。
另外,持续完善和优化人才结构。不仅要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还要注重新兴职业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市总工会的优势,积极为劳动者创造劳动技能、创新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展示交流机会,通过举办创新交流大会、展示创新成果、讲述优秀职工故事等多样化活动,促进相关成果转化落地。
■构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
2024年,科技部设立了三个直属事业单位:科学技术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技术部新技术中心以及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透露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和战略布局。为了深度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廊坊可着手构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旨在集中各类高端资源,打造一个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产业升级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借助平台功能,期望能够统一制定人才管理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统筹资源分配,精准落实相关政策,有效吸引并留住大量高层次、高技能优秀人才。这将为廊坊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并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