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书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农业领域的具体部署,也是首次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出明确要求。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还是要通过构建三大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优势互补、链条完整、韧性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装备先进、绿色低碳、效率高的生产体系;统分结合、兼容并蓄、多元化的经营体系。因此,既要有全国一盘棋的通盘考虑,又要依托各地实际和优势特色,真正体现因地制宜。总体上,农业之首要任务仍是保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在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把握好五个关系。

       把握好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关系。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要通过提供高水平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自然基础要素及应用场景和消费市场,为全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农业也需要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反哺”,要把其他领域高精尖技术加速导入农业领域并落地生根。

       把握好新质与传统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生产力,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产业也不应等同于落后产业被简单退出,而是要用新质要素推动其加快转型升级。

       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生产力重大变革将带来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在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绝大部分的国情农情下,应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化轨道,防止因盲目追求效率导致小农户被“挤出”,或与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不兼容”。

       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毫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加速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循环、能源消耗的低碳化、产品供给的绿色化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构建与形成先进生产力的关键。既要深度挖掘并充分释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亦要依靠政府开展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和精准引导。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立足本地实际和功能定位,扬长补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并确保各地发展方向与国家整体战略相契合。

       注重依托产业基础,实现“从大到强”向“从强到新”的质变。在深度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与特色潜力的基础上,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实现从大到强,再通过积累量变达到质变,实现从强到新,并不断迭代升级。

       注重产业链条分工、区域互补。在立足功能区划服务国家需求的基础上,找准自身在产业链上的定位并合理分工,有序发力。一方面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力量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另一方面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有机衔接,构建起各地区、各主体各展其长、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例如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集中,但是农业体量较小,中部、东北等区域农业体量大,但科技资源相对稀缺,应强化科技资源与产业的对接,让东部地区在享受农业成果时,输出更多的科技。

       注重产业生态、绿色循环。农业是与生态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更要突出绿色循环。要以先进装备为依托,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以高效生产为基础,将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理念贯穿全程,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为农业的持久繁荣奠定坚实基础,开启农业全面绿色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下一篇:要有化挑战为机遇的意识(思想纵横)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