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以廊坊地区为例

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以廊坊地区为例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宋美媛 王芳 周慧杰 张晨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化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探寻红色文化资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有效路径是一项重要工作。这既是对政策导向的回应,也是对实践成效的思考。廊坊地处京津走廊,民族成分众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红色文化浸润下谱写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家园的宏伟乐章。

       一、廊坊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红色文化资源贯穿党的百年征程。1926年10月经上级批准,廊坊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文安特支成立,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英勇斗争,留下光辉的红色印记,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点线结合的红色资源。按照不同分类,主要有廊坊烈士陵园、廊坊博物馆、大厂景仰园、霸州张家大院和王家大院、胜芳古镇文昌阁、廊坊安次区林峰烈士纪念馆、大城县革命烈士陵园、香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河战争年代红色根据地栲山小学、原冀中十分区司令部驻地固安县牛驼镇、胜芳保卫战遗址、香河县陈然烈士故居、霸州黄云蔚、黄汝煜、黄汝焕抗日红色人家旧址等多处建筑场馆、旧址遗迹,其中多处被授予“廊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红色人物方面,登记在册的廊坊牺牲革命先烈为8500多名,陈然、八路军旅长魏大光、抗日县长胡春航、黄诚等以及更多的无名烈士;红色故事有大厂回民支队、三河新集保卫战、瑚琏店伏击战、姜庄子斧头战、林子里战斗、永清攻坚战、香河保卫战、固安保卫战等。红色文艺方面,廊坊创作红色主题动画片《林子里战斗》、河北梆子《孙毅将军》,编辑出版《抗日英雄黄久征》《家路》《风云际会黄庄子》等红色书籍。红色文创代表性的有永清核雕、红色面塑。诸多红色文化载体具有多样性、综合性,是巨大的红色文化宝库,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资源,彰显出各民族在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上的实践意蕴。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点

       一般而言,地方开展工作容易受人力、科技、财政等多重制约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廊坊在保护、开发、利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如修复重建、史料挖掘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尚未解决,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开发不够,针对少数民族各项工作如搜集史料、场馆建设等还需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系统梳理,联动性不强,跨区域和跨县域辐射能力不足。例如大厂回族自治县民族宫对其他地区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地方在挖掘红色文化上,还存在利用不充分问题,表现为参观学习的群体以党政机关、学生群体居多,一般民众较少,在民族地区宣传多、非民族聚居区宣传少等情况。而且容易出现宣传不足、流于形式等问题,容易造成人们在铸牢程度上难以入脑。

       三、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在实践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效途径,要不断拓展新思路、创新新形式,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通过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各族学生的历史认知与民族认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善用思政课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借鉴与融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具体实践上,善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展示好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成就,展示好各民族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历史贡献、发展成就,满足各民族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喜好,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和发展趋势,增强各族学生的团结自信和团结认同,培养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以廊坊为例,就可以讲好林峰烈士、回民支队英勇事迹,彰显民族认同、民族团结的价值。

       (二)擦亮区域文旅亮眼名片,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铸牢各民族共同富裕之路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共同富裕,共建美好家园,文旅是重要实现途径。地方要立足区域资源、发展条件、亮点特色等实际,找准促进民族共同富裕的小切口和发力点。以廊坊地区为例,霸州胜芳古镇清代建筑张家大院,孙毅将军曾在此指挥胜芳保卫战,新华社天津分社、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日报都在这里成立,被人称为“天津市委的西柏坡”,胜芳也是回族聚居较多的地方。近年来随着“文旅”成为热词,胜芳古镇受到众多游客关注,是廊坊市颇具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此外,廊坊安次区打造葛渔城镇红色文化小镇红色旅游示范村街,实行红色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厂金漆宫、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共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廊坊永清核雕在2021年获评“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文化传播类);安次区富硒桃、艾草制品、乐器等被推向市场,将文化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文旅品牌,将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文化发展有效融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三)发掘身边“小而美”,人人共筑中华民族大家庭

       各地要注重拓展红色阵地,提升数字化,用VR、AI技术,打造沉浸式精品,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发掘身边“小而美”,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以廊坊地区为例,各村镇街道依托现有资源创新形式,黄庄子建成霸州首家开放的村史馆;三河市泃阳西街道党工委精心打造党建步道;安次区葛渔城镇新立村依托红色记忆党史馆、电影公社、党史长廊、户外入党宣誓台、红色党建文化街等红色资源,成立了全市首家村级党校。大厂回族自治县设立“法律服务调解室”,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大厂回族自治县北坞回民小学、大厂城关一小和田各庄小学在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教育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北坞清真寺、大槐树、大坨头文化遗址、民族宫、大厂高铁站等区域特色场所,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零距离沉浸式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大厂回、汉族群众合居村小厂村,村里“老来乐”合唱团自编自演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艺节目,唱响“最炫民族风”……这些都吸引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耳入口入脑入心。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要切实保护好、规划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究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路径,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8-29.

       [2]梁海凤,朱新武.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耦合、多维功能与实践路径[J].民族学论丛,2023年第2期.

       [3]红色廊坊腾飞于“京津走廊”[N]银川日报,2021-09-02.

       基金项目:2024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FSZKT-20240159。

       课题组成员:宋美媛 王芳 周慧杰 张晨红

上一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下一篇:锤炼青年队伍 擦亮宣讲品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