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各种思潮交织,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仍面临挑战,如教育方式的单一,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融合的难题。因此,研究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守文化根脉,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创新路径
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融合的内涵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也立足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理论框架,如儒家的“知行合一”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的道德自律观念,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道德规范和公民责任教育。另外,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态和多元文化观,提升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种融合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出具有深厚民族精神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前所未有的广泛,各种文化思潮交织并存,形成了文化多元的态势。思政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全球视野,同时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这些新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平台,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教学、互动论坛等,使得教育内容更易于传播,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思政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真伪,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
1、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将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法治精神等融入课程,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利用
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平台是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线上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在线课程、微课、MOOC等,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线下则可以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举办讲座、研讨会、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茶艺、京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3、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熏陶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文化节、传统文化展览、主题讲座等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参与社团,如诗词社、国学社等,通过社团活动,使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提升其文化素养。
4、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考察其道德实践和价值认同。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其全面发展。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未来展望
尽管当前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仍有许多潜在的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挑战。后续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标准化和体系化,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青年,使他们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同时能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本文系2024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路研究
立项编号:LFSZKT-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