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深化改革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化改革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张海鹏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农业农村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战略、举措,推动“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15亿亩承包地确权给2亿农户,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夯实了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提升了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完善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促进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提高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体来看,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实践再次证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

       回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历程,可以归纳出若干成功经验和规律,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坚持守正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农村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由我国农村改革的性质、目的和方向决定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经验总结形成的,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丝毫不能动摇。说到底,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维护农民利益、坚持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始终贯穿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农村改革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空前提高,加强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的意义更加凸显。党中央强调,要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这是深化农村改革能够平稳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从总体上把握农村改革的方向,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重要路径,例如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提高了农村改革的系统性。另一方面,继续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在把握方向、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催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新实践。党的领导是实现农村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的根本保证。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改革方向,通过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改革探索,通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试点、完善、推广”过程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在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在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坚持整体性推进,使各方面问题配套解决,同时也为重点突破创造了条件。坚持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注重城乡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向而行;强化“三农”问题整体视角,同步推进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改革。但是,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重点突破为主要抓手,通过牵住改革“牛鼻子”,来推进各项改革。例如,通过深化改革“由点及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又如,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就能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实现农村改革的整体推进。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深化农村改革既坚持系统思维,又聚焦重点领域,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公平和效率,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大大提高了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这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从“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村改革创新”,这一系列重要表述都反映出党中央推动改革的力度和决心。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能走到今天,关键就是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农村改革成就巨大,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依然较为突出,农村改革整体上相对滞后。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这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动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就是,未来几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相比脱贫攻坚,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任务更艰巨,必须用创新思维寻求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办法,用改革法宝清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更成熟更定型,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建设农业强国分阶段推进的路径,也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项战略谋划,久久为功。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战略下持续推进。要建立同农业强国目标相适应,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典型特征,能够引领支撑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体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发展导向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要围绕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把握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聚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乡村治理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既有基础性、迫切性又有牵引性、利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不断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之,农村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着眼历史视野找准农村改革方位,坚持历史思维理清农村改革逻辑,遵循历史规律把住农村改革方向,顺应历史大势谋划农村改革思路,坚持底线、鼓励探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上一篇:夯实制度的中华文化根基(思想纵横)
下一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