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剑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其实践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独特资源,其中蕴含的一系列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能够起到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对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加强保护,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更好延续乡土文化根脉。
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力度,深入探寻其历史价值、思想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传播,鼓励村民创新文化表达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广泛传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拓展乡村文化市场,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包括民俗、传统技艺、自然景观等在内的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要根据乡村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教育等产业相结合,不断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探索城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发展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的农文旅项目业态集群。要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拓展,以文化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乡村旅游、文化、娱乐、餐饮等产业,建立乡村文化产业园区,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形成包括旅游、休闲、康养、教育、度假在内的完整的乡村文化产业链,从而激活更大市场空间,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品牌是增强乡村文化产品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内强品质、外塑形象,避免和防止盲目投入及低水平、同质化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传播和展示平台,展现本地文化产业特色和魅力。要坚持文旅融合,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使群众“动”起来、文体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要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等方面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吸引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坚持“造血”与“输血”相结合,创新政策举措,营造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氛围,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文化传承能力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加大对乡村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文化传承人建设文化工作室、培训班,在场地、贷款、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积极传播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培训班等方式,为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不断提升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农民在乡村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文化培训和教育,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把乡村作为事业发展的舞台。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优秀人才奖、优秀成果奖等方式,对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文化人才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创新制度举措,引导和鼓励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艺、数字文化等领域人才深入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