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篇”

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篇”

李立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文化协同,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篇”,必然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是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3)》也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形成区域全面发展的新范式”。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走深走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京津冀三地历史资源深厚,人缘相亲、文化一脉,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差异,又使得三地的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彼此吸引。通过整合三地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必将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促进京津冀区域综合全面发展。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构建起廊坊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文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廊坊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中的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加快顶层设计,统筹文化协同发展规划。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2022-2025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等顶层纲领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廊坊市也于2017年与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共同签署了“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2023年,京津冀文旅部门又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营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加强政府对话,深化文化领域对接合作,为文化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二是立足自身优势,明确文化协同发展定位。在河北省发展大局中,省委明确了廊坊市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的定位。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河北省“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文旅品牌建设中,廊坊市也处于前沿核心区。因此,廊坊市以文旅强市为目标定位,明确提出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四张名片”,即“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新高地”名片、“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先行区”名片、“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名片和“文化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示范区”名片。

三是率先突破,在公共文化服务、文旅产业等领域合作不断结出硕果。近年来,廊坊市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推进京津冀文旅资源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协同、精品线路共推,成功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一批大型文化项目相继建成,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积极承办全国民乐展演等“国字头”文艺活动;多条精品旅游路线陆续推出,围绕北运河旅游通航工程的大运河体验游、京郊影视剧创游、农旅休闲益健游、洼淀文化休闲游等,实现了面向京津客源“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一起‘趣’廊坊”的旅游品质提升,既塑造了廊坊崭新形象,又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动作为,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篇”

党的二十大要求,“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廊坊市具有京津腹地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要主动作为,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文化篇”。

首先,统筹配置文化资源。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资源存在明显不均衡性,但三地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各有特色,有利于互为补充。笔者以为,从中央层面,应根据三地实际情况,从整体利益出发,通过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转移支付力度等政策措施予以协调,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互补。同时,三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围绕制度层面上的宏观把控、组织机构上的统一领导以及项目合作上的统筹规划,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形成分工明确、共建共享的互补式发展格局。

廊坊市应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自主创新,利用“京畿文化”“燕赵文化”特色优势,深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文化发展差异化定位和品牌塑造。

其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共享是京津冀文化协同的基础内容和基本要求。目前,三地陆续在机构场馆、群艺活动、文物保护等领域展开合作,先后建成“京津冀演艺联盟”“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京津冀博物馆协作平台”等,初步实现了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廊坊市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逐步缩小与京津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科技赋能是缩小差距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参与京津冀数字化融合发展。按照《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要求,到“十四五”时期末,要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廊坊市要与京津合作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促进文化资源数据化。三地应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加强政务、旅游、交通等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动景区联票,形成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联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是助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协同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消费增长极。

廊坊市旅游强市建设虽初见成效,但文旅品牌知名度仍有待提高,且跨越京津冀的文化产业集群生态尚未形成。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讲好廊坊文化故事,塑造文旅精品,弥补劣势。同时,要积极促成与京津地区的旅游合作,发挥区位优势,推出与京津相连的精品线路,丰富京津冀一体化新型文旅产品,比如,利用大运河贯通京津冀的线性文化特点,发展“运河通航联动游”。还要搭建传播平台,在营销推广、游客互送等方面深化合作,扩大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

最后,搭建人才共联共享平台。京津冀文化协同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型文化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廊坊市要加强人才培育,创建共享机制。要深入开展人才摸底调查,对全市协同发展领域人才队伍进行深入摸排,掌握通勤人员中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人员情况,激励其引进好项目。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持续强化域内院士工作站等重点平台建设,以平台吸引人才聚集。要持续打造人才品牌项目,比如 “兴廊”临空经济区人才特区、“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北三县与通州区人才发展共同体等。

(作者系中共廊坊市委党校教授)

上一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建设美丽廊坊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