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行了16次国内考察,足涉15个省份。从南海之滨到神州北极,从西部边疆到长三角区域,他对“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反复思考、语重心长。
4月在广东,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7月在黑龙江,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
10月在江西,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12月在广西,强调“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
每到一地,习近平总书记都要看看国家规划布局上有代表性的产业产品,每走一处,他都要反复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激励各地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本地篇章。
站在新一年年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回望过去的一年,再次学习有关重要讲话,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谋划和久久为功的推进更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有了更深刻理解。
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排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排在首位。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2024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形成合奏,紧扣一个‘实’字抓好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的落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的有力组织和机制保障。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两个结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通过艰辛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让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回答实践遇到的崭新课题,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外延,不断部署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广度和深度。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任务的宣言书和军令状。
五湖四海皆兄弟,四面八方来支援。这是中国人民在外敌环伺、国家危难、山河动荡时的志愿书和集结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无论是“两弹一星”、石油会战、抗洪抢险,还是农业科技创新、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始终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底气之源、骨气之根、志气之本。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勇于改革创新自我革命的党,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关键一招。
2020年6月,党中央决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多次会议部署落实,将29个部门改革任务细化为337项具体举措。
各地方党委和政府理顺关系、优化布局,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国企重组。相关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宣贯培训,凝聚起认识改革、了解改革、落实改革的磅礴力量。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国有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国有企业活力、效率明显提升,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
最显著精神标识——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再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到当下从容抵御各种风险、有效驾驭复杂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最大的秘诀和依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的精诚团结和矢志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依靠团结奋斗,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探索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了一条康庄大道。
大道通衢任驰骋,众行致远各尽能。
过去一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总结的,“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这一年,高质量发展谋有成、行有果,中国式现代化蹄疾步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8%,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命名并在广东广州南沙首次试航;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202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路先行,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经受住了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冲击等严峻考验,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2023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高于2022年同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1种药品,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8%;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居民882万户。
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认识统一、贯彻有力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左右摇摆、畏葸不前的人搞得少少的,就是我们讲政治的应有之义。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就能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最硬核的道理——高质量发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也必将在人民支持下实现”。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坚定信心,大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克服内部困难,顶住外部压力,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增长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别将2023年、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4.2%上调至5.4%、4.6%。
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中国经济巨轮行进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新起点,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着力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让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驶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稳中求进,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各项战略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学指引,勇毅担当。各地区各部门闻令而动,听令速行。
山西省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致力于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云南省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氢能、储能和数字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前瞻性布局和碳足迹有关的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促进各类各区域算力资源一体化调运,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在推广信息技术发展上加强部署,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部署,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商务部把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消费新场景,推动“国货潮品”成为消费新风尚。
…………
锤炼内功,用高质量发展提足中国式现代化成色。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中国想要获得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关键在于“修炼内功”,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掌握现代化话语权,试图将现代化与西方化、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画等号。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打破了“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路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中国始终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以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贡献全世界,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时,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抚今追昔,以欢快的笔调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自信乐观。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百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今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欣欣向荣,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只争朝夕、顽强奋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勇前进!”
(原文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