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信念与决心,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继续秉持开放包容,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鲜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永远都不能割舍也割不断的文化血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体现了中华文明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体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理念。这些突出特性,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定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正是因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独立自主、自信自立,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只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信念与决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正是始终秉持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与其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才能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影响深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继续秉持开放包容,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开辟未来。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和思想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融合转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也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文化创新的要求,深深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不断续写历史的新篇章,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