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健全完善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

      【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一、全面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

  认识、适应、引领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常态,是近代以来人口转变规律作用的客观结果,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的普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中长期趋势看,我国新出生人口将平缓回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人口流动带来的局部地区人口增减分化将更加普遍。

  同时,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充裕,加之健康状况改善、空间布局优化,“人才红利”正在加快形成。我国有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我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二、准确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人口工作“怎么干”的问题。

  (一)内在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在发展的方方面面予以贯彻。因此,人口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人口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人口发展。

  一是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坚持守正创新来应对人口问题和促进人口发展。二是要推动解决制约人口发展整体效能的问题,不断缩小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间的发展差距,增强发展整体性,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顺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方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四是要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开放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要素的强大引力场。五是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核心要义是促进人口与经济良性互动。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是从过去的“人口”视角切换到“人力资源”视角,更加重视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高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人才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构建出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全方位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聚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依托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围绕人口与经济互动,聚焦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一体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围绕人口与社会互动,聚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自觉主动解决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凝聚起亿万人民伟力。

  (三)重要保证是统筹发展与安全。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前提是统筹好人口发展与安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这就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密切关注人口转变带来的挑战,妥善应对人口安全风险。一是关注低生育率风险。二是关注资源环境承载风险。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须臾不可掉以轻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仍需持续发力。三是关注局部人口流失风险。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制约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边境地区人口减少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三、整体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观念整体谋划相关配套政策。

  (一)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供给。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存量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

  (二)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扩大普惠性托育、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研究发放育儿补贴,加强女性就业保护,推动无痛分娩镇痛、不孕不育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显著减轻家庭负担。将生育友好纳入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范围,引导育龄夫妇、育儿家庭等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生育友好环境。

  (三)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抓好抓实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新时代青年择业观教育,加大育龄妇女就业支持力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内容、人才培养和产业需要的联动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和产业间的协调分布。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破除劳动力和人才流动障碍,更好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着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严格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以失能老年人刚需为重点加强长期照护服务能力建设。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社区聚集。培育发展银发经济,鼓励支持企业在已有产品基础上叠加、迭代适老化元素。

  (五)着力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经济发展适应人口变化,提高供给体系对因人口变动引发的需求变迁的捕捉力、灵敏度和灵活性,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反哺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健全人口统计监测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与人口挂钩机制,促进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公共服务配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对接。稳步推进养老、医疗等领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可持续性。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作者:胡祖铨,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监测预测与发展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下一篇:新型智库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