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王伟光: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王伟光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领导的伟大历史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开始并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在新起点新阶段团结全党、统一全党,开展伟大斗争,继而赢得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顺应世界历史时代潮流的理论应答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观察、分析、判断和把握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只有看清吃透时代大背景、世界大环境、国际大走势,才能深刻把握新起点新阶段的特征、规律和需求,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趋势。1879—1882年间,马克思成功地运用唯物史观,形成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依次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经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演变规律。但资本主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历史始终贯穿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死博弈。世界历史进程决定,中国只有选择社会主义,进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形势越发有利于我,但争斗却更为激烈。国际上复杂形势必然反映到国内,各种社会力量、各种思潮在国际大背景的支撑下纷纷登台,试图影响舆论、影响民众、影响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正确主张和形形色色的错误主张之间的争论格外激烈。是走资本主义的邪路,走高度集中的僵化、封闭、闭关锁国搞建设的老路,还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对世界历史进程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反应和概括,是在科学判断世界格局、历史走势、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采取什么样的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这一带有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解决,是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主题的理论回答。

  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发展阶段的科学指南

  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从事与以往历史时期有着许多新的不同特点的伟大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现实,这是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重任。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机,全党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时代判断、形势判断、理论判断和战略判断的基础上,在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举措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是摆在全党面前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战略高度,顺应了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转折与变化,把握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概括了这一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事业的前进方向,对“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最重大课题所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的理论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发出了明确无误的政治信号,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论定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是指导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进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事更伟大斗争、取得更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发和深度丰富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的科学论述,是全面阐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为我们树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典范。讲话通篇贯穿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贯穿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是要用唯物论、辩证法看问题,按唯物论、辩证法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是颠覆性的错误。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矛盾分析方法。他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论,又要坚持重点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许多重要观点论断,比如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又要坚定不移地、大胆地推进改革开放;既要重视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改革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战略上既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又要稳扎稳打;等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运用辩证法的范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哲学总说明,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历史和现实表明,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国情、中国社会运动及其规律,制定正确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路线、战略和策略,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我们党的事业就不会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敏锐的历史眼光,来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把握和运用。他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等等,都说明他善于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中国国情,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引导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

  首先,要善于运用唯物论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就要运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方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本身就是坚持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创新产物,就是对当今中国实际和世界实际全面把握和实事求是分析的科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要学习掌握唯物论辩证法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和重点全面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实质上都是辩证思维。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从全面、根本、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所谓系统思维,就是用整体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进取,不断推进思想进步、实践进步、发展进步,创新思维是辩证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考虑问题、办事情要留有充分余地,从最坏处着眼,从最好处着手,善于做转化争取工作,掌握主动权。

  其次,要善于运用唯物史观引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提高唯物史观的思维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这对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更好地做好当前工作、走向未来,意义重大。

  生产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观点,用生产观点看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观点,就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中有的是能者和智者,要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收营养和力量。他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求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他指出,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认识阶级及阶级斗争现象的延伸。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他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推进改革开放;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原则方针和实施步骤,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科学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上一篇:【视频】 徐康宁:准确认识经济新常态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一篇:[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