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杨光宇 张丽琴 张涵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契合了新发展理念,在疫情防控期间显示出极强的抗压能力和发展韧劲。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赋予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内涵和活力,不仅在生产力方面推动了劳动工具数字化,还在生产关系层面构建了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共享合作生产关系,促进了组织平台化、资源共享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催生出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商品交换方式,提升了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数字经济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重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由于其本身的要素特点,数字经济将在后疫情时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9.9%,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助推器”的功能日益凸显。

产业数字化加速推广。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数字技术正在持续打破空间限制、引导各类要素充分流动,这为形成强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特别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数字经济为后发地区、企业提供了“变道超车”的新机遇。例如,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可及性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各类数字金融产品便利了小微企业、脱贫农户、返乡农民工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建设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产业模块化、智能设备应用等路径促进制造业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布局,有利于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通过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能源使用和人工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更合理地应对市场需求波动。截至2022年7月底,随着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全国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此外,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催生新业态,提高了服务业数字化水平,2021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13.1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3万亿元,网约车、网上外卖、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行业的细分极大缓解了就业市场压力,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91亿。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成为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预计带动就业人数达3.79亿。

数字产业化加速布局。数字产业起着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的基础作用。规模上,2021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到8.4万亿元。结构方面,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部分在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中占主要地位。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缆线路长度从2012年的1479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5481万公里,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196.8万个,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2.1%提高到2021年的73%,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

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的廊坊市,当前仍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2018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管控趋严,房地产市场遇冷,也影响到建材、家具、园林等上下游产业链。此外,2019年底,廊坊市彻底实现“无钢化”,域内大小钢铁企业全部退出。产能全部退出后,预计损失固定资产约265亿元,减少产值约2000亿元,转岗安置职工约3万人。政策调整后,需要用较长时间寻找、建立替代产业,以填补去原有产业留下的产值空白。

以数字产业为发力点,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带动廊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和融合融通,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数字产业监管模式,以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打造和优化数字生态系统。

提升数字产业集聚度。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借助廊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持续吸引国内外具有较强实力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开发运营企业,打造国内一流、京津冀领先的数字产业园区。

推进三次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推进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加工、板材生产、新能源供应等重点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攻关,提供智能化改造资金,支持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加快“大智移云”等技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赋能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强化智能设备的应用。

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通过本地培养和域外吸引“双轮驱动”,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依托本地高校和企业研究院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化和应用步伐。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本文系廊坊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22029041

上一篇: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大学问
下一篇: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人民论坛·两会·迈步新征程)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