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⑤】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新境界,不仅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还为其他国家拓展现代化新路径、共同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类新型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另一方面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汇聚人民之力,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效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回顾世界现代化历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国家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作为后发国家,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偏弱,如何使当代的发展建立在不牺牲后代发展资源和环境空间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并使之融入制度、政策、文化等各方面,有力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提供了行动指南。事实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统一,是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主动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不断增强制度性权利,实现义务和权利的平衡,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些都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工业文明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维护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现代化建设展示出旺盛生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传统现代化理论,对内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对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深刻的文明示范性。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人类现代化拓展生态文明新视域、提升社会文明新境界。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作者:李维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资源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牢记“三个务必”
下一篇: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大学力量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