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精神力量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精神力量

郑坤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增进共识、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强大力量,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市不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宣传机制,推出了“强国复兴有我——廊坊故事汇”“最美廊坊人”“抗疫先锋·廊坊好人”“老班长向党说”等优质宣传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精神之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标准,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将其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开拓文化“两创”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四个“坚持”,从制度、方向、方针、路径等方面为我们制定了方略。文化自信终究要建立在文化成果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两创”)是取得丰硕文化成果的必由之路,对于夯实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开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文旅兴、城市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同时,将文化和旅游业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临空经济区建设等各方面、各领域,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获得更好、更快发展。我市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所承担的任务,提升了“廊坊+艺术节”品牌影响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将坚持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推进文旅融合赋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一直以来,我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承革命传统,推动城市文化创新,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廊坊贡献。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我们就一定能够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研究基地)

上一篇: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纵横)
下一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