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走向大众,宣讲是重要一环。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传得更深更远更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好“大众话”、讲清“大道理”。
“您有一份党的二十大学习快递,请签收。”以“学习快递”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众身边,广泛开展贴身贴心“微宣讲”,宣讲员说的是家乡话、讲的是身边事,大家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二十大谱新章,大会精神放光芒;学好用好宣讲好,百姓心里亮堂堂;撸起袖子加油干,步步紧跟党中央……”找一块空地、搬几张板凳,演一段快板、拉一拉家常,“板凳课堂”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大白话、实在话,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实;
……
党的二十大后,我省各地用多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拉近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党的好声音更加入脑入心。其中的许多创新举措,值得肯定和推广,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任何理论要想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所接受,都需要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具体,把书面语转化成大白话。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和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充分发动群众。在湖南农民运动时期,他提出夜校讲课一定要讲农民一听就懂的话。比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阐述群众路线时讲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用平实、简单的语言揭开哲学高深、神秘的面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他感叹,“写通俗文章比写专门学术文章更难”。现实当中,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宣讲群众不愿听、听不懂,甚至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大水漫灌”“照本宣科”,没有做到通俗易懂。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最质朴的语言具有最强大的传播力。多用一些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鲜活语言,群众才会觉得亲切自然、听得津津有味。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个善用大白话表达思想、阐明道理的高手。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讲述国家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来选择;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来勉励广大青年。在党的二十大上,他讲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等金句,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和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讲明白、讲透彻、讲具体,真正打通通向群众心里的“最后一公里”。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众化”,不仅需要鲜活的语言表达,也离不开新颖的传播手段。“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在‘云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省一些地方,移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理论大餐不断送到群众掌上指尖。有的在视频平台发布“指尖课堂”,实现从“听宣讲”单一学习方式,向“看、点、学、评”互动式理论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的通过组建微信群、推出“云宣讲”等方法,将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相信随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一定会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一定能拥有更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用好“大众话”,理论才能更好大众化。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宣传好,激发的是群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考验的是宣讲者的真功夫。
(作者:梅刘柯 、张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