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加自信自强的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本期观察版刊发3篇文章,围绕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进行阐述。
——编 者
王 文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大大增强,正在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和自信心。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以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在制造业综合实力方面,我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至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系列发展成就,从不同侧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的前进步伐和精神风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出重大步伐,我国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2012年到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至35128元。2021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是全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今天的中国,许多地方实现县县通高速,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许多大城市之间实现朝发夕回,人民群众日益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在绿色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让中国人对昨天更自豪、对今天更安心、对明天更自信。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稳定乐观。稳定乐观的未来预期,能够有力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国还拥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稳定的大政方针,能够长期围绕长远奋斗目标接续奋斗,这让我国具有相当高的稳定预期和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有力保障,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中国美国商会《2021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1%的受访外资企业将中国作为首选投资目的地。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2022年前7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7.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构建起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有信心有能力办成许多大事要事。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中华民族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哈佛大学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全球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能够有效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重大关系,确保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发挥制度优势,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用“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我们坚定信心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全国人民努力拼搏、接续奋斗中得来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14亿多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截至2021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跃升至第十一位,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10年间上升20多位。每一位奋斗者的拼搏付出共同成就了不断前进的中国,中国的蓬勃发展为每一位奋斗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坚持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奋斗的中国必将更加自信自强,奋斗的中国人民必将更加自信自强。
我们党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正是将走自己的路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只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新时代的中国,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海外受访民众对中国整体形象的好感度继续上升,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表现获得更高认可,六成以上海外受访者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马克思说过:“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姜圣瑜
今年中秋,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2中秋奇妙游》,以一场古今相融、虚实相生的科技国潮文化盛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节日之美,生动诠释了传统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引起观众共情共鸣。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节日热、文物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饱受挫折而不断浴火重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拥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但也曾有一段时间,一些人当中存在“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的思想,盲目追捧西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简单地说就是对自身文化及其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同和积极践行,主要表现为对文化发展进程的理性认知,对文化发展成就的崇敬自豪,对文化发展能力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希望。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守正开新,气象万千。十年来,中国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国风国潮纷纷兴起,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折柳寄情等文化展示,把中华文化和冰雪运动完美融合在一起;银幕、荧幕、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长津湖》《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文化类综艺节目频频出圈,《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以文化厚度彰显精神高度,带来现象级流量;红色旅游成为众多民众的出行选择,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存遗迹让人们在了解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人们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文化归属感、自豪感显著增强,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自信基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同时创新创造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让文化更具魅力,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传承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浸润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就能毫无畏惧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唱响民族复兴的青春之歌
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专题深思)
张 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百余年间,中国青年冲锋陷阵、浴血斗争,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勇立潮头、拼搏奋进,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唱响民族复兴的青春之歌。
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火热的青春,需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近年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持续高涨。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有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每年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在历史对比、国际比较、社会观察、亲身实践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坚定不移跟党走”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矢志不渝的信念。
自信自强,勇攀高峰。新时代中国青年富有创造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开拓进取、勇挑重担,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担重任、挑大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在工程技术创新一线,每年有几百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持续创造“工程师红利”,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科技应用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智慧才干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
敢于斗争,甘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大贡献。援鄂医疗队2.86万名护士中,80后、90后占90%。在脱贫攻坚一线,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扶贫岗位上,其中很多是年轻面孔。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
立足中国,胸怀世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热火朝天的社会实践中努力书写青春芳华。在边防一线,成千上万的95后、00后为保卫祖国奉献青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北京冬奥赛场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创造了我国冬奥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出国留学是中国青年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40多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超过650万人,回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20余万人。广大留学人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各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各种国际舞台上,中国青年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青年事务治理,更加自信地发出中国声音、阐述中国观点,成为促进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