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制度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展和成效

    陈宝生

    国家治理事关国家兴衰、社会发展、人民福祉,是世界各国执政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适应国家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放眼世界,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直面问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全面推进党、国家、社会各方面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成熟制度支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事业推向新境界。

  首先,加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其总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两年多来,先后召开24次会议,审议100多份重要文件,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明确标注出来,排出优先顺序,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信用监管制度和平台建设;增加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领域改革,推动经济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来龙去脉、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三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并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

  四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一系列改革部署和举措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

  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央深改组通过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等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的生态建设重大制度。用制度来保护环境,找准了推动环境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其次,构筑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体系。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公认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年多来,中央深改组共审议20多份涉及司法改革的文件,一系列推进司法体制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密集出台,进一步彰显法治权威,发挥法治力量,完善法治实践,塑造法治信仰,使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领。

  最后,扎紧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持续强力肃贪反腐到制约监督权力的制度建设,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近三年中央制定出台了四十多部管党治党方面的党内法规,其中仅2015年就出台了19部,教育严、标准严、执纪严、惩治严、制度严,一张严密的制度之网已经结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效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3年多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企业束缚大幅减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汇聚成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行稳致远的新动力。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速保持7%左右,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长21.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各项政治权利保证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稳步发展,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正在形成。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得到激发,生机盎然的文化市场、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文化自信得到显著增强,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社会活而有序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动力释放活力。思想活力、生产活力的进步解放,带来了社会活力的充分释放。同时,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包容性逐步增强,不同群体、不同诉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和谐共存的局面正在形成。一个活力迸发又和谐稳定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市场主体遵守环保法律的意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得到完善,环境监管执法趋严、趋实,环保守法的新常态正在逐步形成。环保产业迅速发展。

  ——党风政风明显改善。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格局已经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殷切期盼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3年多来,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推进过程中,都需要攻克无数的困难和险阻,之所以能有序推进并取得重大成效,关键是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推进党的领导现代化,改革创新领导理念、机制、结构、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促体制机制完善。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坚持配套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必须重视改革质量,细化改革措施,确保政策落地;必须明确改革责任,做到全程跟进、全程负责、一抓到底。

  坚持制度引领。推进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先进文化制度、公正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为主体的基本制度安排,完善以规章、规范、习俗、规矩为表现形式的具体制度和行为约束。同时要妥善处理整体制度安排与具体政策设计、系统政策链条与局部政策环节、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政策统一与政策差异性、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持依法治理。法治化不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在全社会以普遍法律信仰为核心,建立共同的法律认知取向、法律评价取向、法律权威取向,以法治价值理念作为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治理国家、推动发展,将法治要求运用于观察、认识、分析、解决治理问题的各个方面。

  坚持统筹推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统筹规划部署,协调推进。要把政府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支柱和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各方面体制改革的相互关系,努力实现各方面改革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上一篇:《红旗文稿》: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
下一篇:从经济新常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