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以内联外相互促进”的格局。
首先是“以内循环为主”。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关键是破除阻碍商品流通的制度性障碍。如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将进一步丰富各地汽车产品供给,市场将更加公平透明;提升供需适配性,更好地满足汽车消费需求。供给端的丰富必然导致向市场买方倾斜,消费者也就更有意愿和能力消费,进而拉动内需。
其次是“以内联外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是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内外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供给侧,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激励市场主体研发科技含量高、质量过关的产品,扩大本国市场规模;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展国际贸易竞争,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最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处理好双循环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这深刻阐释了“以内循环为主体”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畅通高效的内循环更是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又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必备的基本盘。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基础
国内市场需求庞大。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GDP为114.37万亿,同比增长8.1%,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显示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3%、39.4%、53.3%,产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35128元、24100元,剔除CPI的影响,实际增长8.1%和12.6%。消费能力的提升造成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1个百分点和货物、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7个百分点。相关专家(2021)基于时间序列预测,到203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将达到208.52万亿,占世界市场的22%。由此可见,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仍处于上升阶段。
对外贸易总量处于高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吸引外资、出口替代、增加就业方面作用显著。2000年至今,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2.89%,超过同时期GDP年均增长0.54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货物贸易总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涉及相关企业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到48.6%,增长26.7%,带动1.8亿人口就业。商品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增长20.4%,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300%。服务贸易升级加快达到4.7万亿元,增长14.7%。
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20世纪我国实施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国际大循环”的突出特点是“沿海发展战略”,即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源和经济基础,率先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使经济运行由国内循环扩大到国际循环。该战略对于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填补外汇和投资“两个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我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刻不容缓。一方面,世界经济在次贷危机后陷入了较长时期的衰退和低增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部分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等国家为增加本国就业、减少贸易逆差,积极鼓励制造业回流,加之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外部需求疲软和转移的不利环境。另一方面,自2018年开始,中美经贸摩擦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举措
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加大投资是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投资内生持续增长机制,通过供给侧改革,利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市场总需求,进而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同时,要优化投资结构,坚决避免上马过剩产能,特别是高耗能等“三高”项目。要把投资方向放到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新基建、民生项目领域,为经济转型发展打牢基础。加大对数字经济投资力度,加快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集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继续大力吸引外资,开放更多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允许国外资本在更多行业建立独资机构,形成新的既有利于激励民间投资,又能有效约束盲目投资、资本无序扩张的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供需协调发展机制。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创新能力不足、供给存在约束是制约当前我国需求潜力释放的突出问题。为此,扩大内需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需求为导向,持续不断创造更高质量、更高收入的就业。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机制,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窗口指导”。住房需求在扩大内需中占较大比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立强大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要完善外贸和外汇管理机制,根据市场变化,相机调整利率和汇率,对冲国际市场的影响。遵循比较优势,扩大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方面的进口,利用国际优质资源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消费品的进口,将更多民间消费潜力释放在国内。保持货物出口竞争力,在WTO框架下合理保护出口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国内国际需求良性循环。尤其要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质量引进,同时加快对外投资方式创新,整合优化现代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及供应链畅通。
(作者:杨光宇 、张丽琴 、张涵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本文系202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