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以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我省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发掘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在科学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的今天,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京津冀三地的“十四五”规划,都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进行了部署。比如,北京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生物领域,实施未来技术占先工程,加快产出一批原创理论和成果;聚焦网络信息、生命健康、能源安全、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机器人、航空发动机、5G和通信等重点领域,率先组织开展集成电路产研一体突破、关键新材料及器件卡脖子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仪器设备领域攻关。天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海水淡化八个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省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在先进金属材料、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攻克一批培育产业新优势的技术,在储能氢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在大数据、机器人、基因和生物医药、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省与京津有很多共性领域和差异领域,对共性领域,要加强联合攻关,相互促进;对差异领域,要加强创新链分工协作,实现创新链共建。

精准推进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在重点产业协同创新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是高质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强化优势互补,在健全对接合作机制上下更大力气。根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最新的产业清单,制定项目承接清单,把人工智能科技与智能制造、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航空科技、生物医药等作为对接合作主方向。二是聚焦重点产业,在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上下更大力气。对接北京“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上,借助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进制造、数字资源优势,以氢能、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空间布局上,廊坊北三县、固安、涿州与北京共同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共同打造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与北京共同打造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三是主动对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合作上下功夫。深入组织开展“百校千企”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活动,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促进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交流对接。充分利用中科院创新资源,发挥我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平台作用,对省内企业开展“问诊”“巡诊”活动,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瓶颈制约。

培优做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从实际看,河北在吸引京津科技成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承接吸纳能力有待加强。提高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的转化率,关键是练好内功,做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使河北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要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承接能力跃升。围绕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八大任务中的关键点开展行动,全面推进5市11个园区建设水平提升,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可通过异地共建、“飞地”园区、区域托管等模式,与北京的开发区、科技园区对接,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实现协同创新。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是促进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有力保障。要完善统一的区域要素服务链条,推动京津冀三地土地、人才、数据、产权、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快在科技要素、资质认证、市场准入和政府服务等方面与京津实现政策共享、共认互通,构建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体系。要完善市场一体化监管机制,积极推进标准互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信用体系等领域,力争先行开展区域统一标准试点。比如,沪苏浙皖形成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就很有借鉴意义。这种机制涵盖了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协同开放、特色示范等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与应用标准,以及制度管理、要素市场、合作机制等长三角一体化保障标准。要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执法领域深度融合、网络监管多维共治、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求在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电子营业执照统一应用、绿色产品认证合作、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法制计量合作互认、消费投资云平台合作等领域实现突破。

(作者:彭晓静 系省委党校副教授)

上一篇:【光明论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下一篇:数字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