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其“胸怀天下”的国际秩序观和对外交往方式实现了当代创新和历史跃升。中国携手世界各国共同破解“时代之问”,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对弥合当下国际间矛盾和冲突具有重大的引领价值。
“胸怀天下”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每个国家因其自然禀赋、文化传统等因素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面貌,但不能消除人类社会类本性之上的统一,而且更加凸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本质性、稳定性和跨文明性,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价值归宿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所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是着眼人类社会“类本性”,在尊重各国文明文化基础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聚焦共同利益、促进共享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促进人类在类本性层面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解,这是21世纪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大势。
“胸怀天下”贡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不搞“以邻为壑”和“赢者通吃”,而是通过国家实践和国际间合作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共享机遇。因此,在全球一体化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国际社会需要基于新实践的新观念。正如《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申明的:“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在马克思主义类哲学基础上,有学者认为理解人需要双重基点:“进化论”与“超越论”。“进化论”代表了人的种生命,是一种自在的存在;“超越论”则是人的类生命,代表了一种自为的存在。类哲学思想不仅启示我们,人类社会具备“类本性”和文明主体的多样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之上,但人与自然不应该是传统理解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而是互为“对象化”的关系。国家之间也不再是“文野之分”、征服与规治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与互学互鉴的伙伴,相向而行,结伴而不对抗。
“胸怀天下”指明了实现人类新文明的实践道路。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对解决关系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努力。一是维护现行国际体系和多边机制,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的中坚力量。二是引领全球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欢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三是推动国际社会秉持风险共担精神,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风险和挑战。四是坚持人类文明进步的总体方向,经历现代文明的洗礼,人类从各自的民族历史走向了全球融合和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阶段,各种文明都生发出不同形态但兼具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与世界各国主要政党进行治国理政经验对话和亚洲文明对话。五是走绿色发展之路。现代工业文明经历了环境之殇,支撑绿色发展的新科技更加成熟,中国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升级转型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六是让数字文明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中国数字社会建设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在技术标准、场景应用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积累了可与世界各国分享的丰富经验,在双边和区域框架下已经成为合作新亮点。
(作者:王宇航 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